肺癌病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利辛疾控你想要的ldquo炭疽rd [复制链接]

1#

概述

炭疽病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炭疽主要发生于食草动物炭疽病,比如牛、羊、马等。人接触患炭疽的动物后,可以受染而患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炭疽,其次为肺炭疽和肠炭疽,还有脑膜型炭疽和败血型炭疽。炭疽对机体的损害主要是感染组织或器官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严重水肿,并同时引起全身*血症状。

就诊科室

感染科、传染科、急诊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Anthrax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炭疽杆菌脑膜炎、炭疽杆菌菌血症、血管内弥漫性凝血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局部皮肤坏死及特异性黑痂,偶可引致肺、肠和脑膜的急性感染,可伴发败血症

好疾病分类

皮肤炭疽

皮肤炭疽呈痈样,周围组织坏死,皮下组织严重出现血性炎症和间质水肿。

肺炭疽

肺炭疽大多是由吸入炭疽杆菌芽胞所致,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支气管和纵隔淋巴结肿胀、充血和出血,可见大量病原菌。肺除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出血外,有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

肠炭疽

食用生的、未煮熟的肉或相应制品引起,肠炭疽的病变主要在回盲部,表现痈样病灶和出血性浸润。

脑膜型炭疽

多继发于伴有败血症的各型炭疽,偶有原发性患者。

炭疽败血症

多继发于肺炭疽或肠炭疽,由皮肤炭疽引起者较少,病情会迅速进展而死亡。保护性抗原或荚膜保护病原体不被吞噬,或被吞噬而未杀死,相反可由吞噬细胞带至局部淋巴结,繁殖后再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

病因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炭疽杆菌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入侵人体,繁殖生长产生*素,最后致病。炭疽病主要是病畜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传播给易感人群。

主要病因

炭疽杆菌的感染因素

当人体健康,芽孢量或*力低则不发病,呈隐性感染。当人体抵抗力因某种因素,如营养不良、并发慢性疾病而降低时,芽孢侵入皮肤伤口、呼吸道或消化道进行繁殖生长,产生*素而致病。炭疽杆菌的致病取决于细胞外*素和胞膜多肽。本病主要的病理变化为各脏器、组织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

流行病学

炭疽在牧区呈地方性流行,主要集中在贵州、新疆、云南、甘肃、四川等西部地区。

在我国,全国每年炭疽发病人数波动在40~人。

发达国家由于普遍疫苗接种和广泛动物类医疗工作的施行,动物及人类炭疽病几乎消灭,但由于其芽胞抵抗力极强,可被恐怖分子用于生物武器,使该病有可能卷土重来。在发展中国家,本病仍在一定范围内流行,每年发病数估计为1~20万。

传播途径

主要包括三种传播途径,分别是接触传染、呼吸道传染、消化道传染。

好发人群

参与动物屠宰、动物饲养、动物制品加工等人群。

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接触受染动物的实验人员。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比如艾滋病患者、免疫相关疾病患者。

诱发因素

机体抵抗力下降

当受凉、感冒、经常熬夜后,会引起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特别是隐性感染者会诱发炭疽病。

症状

炭疽病因侵入途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可通过症状分为以下几类,包括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脑膜型炭疽、炭疽败血症,其中主要以皮肤炭疽最为常见,所以最常表现为局部皮肤坏死及特异性黑痂。除了皮肤的损害外,还有一部分表现为呼吸困难、腹痛等症状。

典型症状

皮肤炭疽

此型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约占90%以上,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开始为斑疹和出血疹,第2日为疱疹,肿胀区扩大,组织硬而肿胀,随后出血病灶中心出血性坏死,周围有成群小水疱。第5~7日,坏死区破溃成溃疡,血性渗出物逐渐结成炭黑色黑痂,即为炭疽痈。黑痂在肿胀后逐渐消退,黑痂在1~2周脱落。

肺炭疽

较为少见,但通常是致死性的。病初有短期、非特异流感样表现,2~4天后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高热、发绀、咯血、喘鸣、胸痛和出汗。

肠炭疽

极罕见,其症状包括持续性呕吐、腹泻、腹痛、腹胀、高热、呕血、排血水样便、黑便,并很快出现腹水。

脑膜型炭疽

大多继发于伴有败血症的各型炭疽,原发性偶见。临床症状有剧烈头痛、呕吐、抽搐,以及明显的脑膜刺激征。病情凶险,发展特别迅速,患者可于起病2~4日内死亡,脑脊液大多呈血性。

炭疽败血症

除原发局部炎症表现加重外,全身*血症症状更为严重,如高热、寒战、衰竭。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当口咽部感染炭疽时,会出现严重的咽喉部疼痛,颈部明显水肿,局部淋巴结肿大。少数患者出现组织疏松处大片皮肤水肿,常见于眼睑、手、大腿内侧等。

并发症

炭疽杆菌脑膜炎

多继发于其他组织器官的炭疽,通过血行传播,原发性较少。起病急骤,表现为寒战、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神志障碍、抽搐和严重脑水肿等。

炭疽杆菌菌血症

多继发于肺炭疽、肠炭疽,亦可发生于严重的皮肤感染之后,但较少见,表现为全身脓*症,即高热、嗜睡、昏迷、出血等。

血管内弥漫性凝血

是炭疽杆菌*素引发的、严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多见于肠炭疽、肺炭疽和炭疽杆菌脑膜炎。炭疽杆菌*素直接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血容量减少,微循环灌注量减少,血液呈高凝状态,出现血管内弥漫性凝血。

就医

根据炭疽病的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患者的接触史和职业,特别是特征性的黑色焦痂,诊断为炭疽病并不困难,但医院就诊,因为炭疽病的致死率较高,且需要密切隔离。炭疽病主要需要和痈、蜂窝织炎、恙虫病、肺炎链球菌等疾病相鉴别。

就医指征

对于初发时有斑疹和出血疹的病人,除了炭疽病外,还可以是过敏、荨麻疹等常见疾病。无论是否为炭疽病,医院就诊,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出现皮肤溃烂、炭黑色焦痂、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咯血、腹痛、腹泻、便血、高热等不适时,可能是炭疽病,医院就诊。

对于已经确诊炭疽病的患者,有高死亡率和强传染性,医院就诊和隔离。

就诊科室

炭疽病患者应该去感染科或传染科就诊并隔离。

对于未确诊的发热、皮疹、胸闷、腹痛的患者,应先至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平常是否需要密切接触动物?

最近有没有密切接触过皮疹、咳嗽、发热等症状的病人?

目前有什么症状?(如皮肤溃烂、炭黑色焦痂、胸痛、呼吸困难、咯血、腹痛等)

出现这些症状有多久了?

既往有没有得过其他的疾病?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会上升,一般为(10~20)x10^9/L。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血小板减少,可帮助诊断炭疽病。

涂片检查

采集分泌物、痰液、粪便、血液、脑脊液作为涂片染色镜检,可见粗大的革兰阳性杆菌,涂片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

细菌性培养

用分泌物、痰液、粪便、血液、脑脊液进行培养,如果培养是阳性,就可以确诊炭疽病。

动物接种

将上述标本接种于家免、豚鼠与小白鼠皮下,24小时后出现局部的典型肿胀、出血等阳性反应。接种动物大多于48小时内死亡,从其血液与组织中可查出和培养出炭疽杆菌。

血清学检查

近年来用荧光抗体法检测特异性抗体作快速诊断。

X线摄片

通过X线摄片可以帮助诊断肺炭疽,肺炭疽在片子中可见支气管肺炎、胸腔积液、纵隔影增宽等。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资料

仔细询问接触史对临床诊断炭疽十分重要,重点询问病人的职业和新近有无接触病畜及畜产品的历史,如果有,可怀疑有炭疽病可能。

临床表现和体征

皮肤炭疽的特征性黑色焦痂,肺炭痘的出血性肺炎,肠炭疽的出血性肠炎,炭疽败血症的严重全身*血症与出血倾向等,若出现上述对应症状,可明确炭疽病大体类型。

实验室检查

通过细菌涂片、细菌培养、动物接种等,以上检查如果能够发现炭疽杆菌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痈、蜂窝织炎

痈、蜂窝织炎也会有感染病灶的充血、疼痛、水肿,一般很轻,而且一般很少出现炭疽病的皮肤出血和炭黑色干痂。

恙虫病

恙虫病感染局部会出现不痒的红色丘疹、水疱,破裂后形成小溃疡,1~2天后中央坏死结成黑色焦痂,但恙虫病不同于炭疽病,它的焦痂多在腋窝、腹股沟、会阴、肛门处,可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全身性发疹。恙虫病的血清变形杆菌凝集反应是阳性,而炭疽病不是阳性。

肺炎链球菌肺炎

肺炭疽患者与肺炎链球菌患者均可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高热等症状,但是在细菌性培养中,肺炎链球菌肺炎培养出的是肺炎链球菌,肺炭疽培养出的是炭疽杆菌,可以以此鉴别。

治疗

炭疽病是一个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其中的炭疽败血症致死率有80%~%,肺炭疽致死率在80%以上,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需要及早来治疗并隔离。炭疽病主要的治疗方式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其他治疗。

治疗周期

炭疽病虽然致死率较高,但是早期就诊是能够治愈的,属于短期治疗。

严密隔离,炭疽病传染性很强,接触病人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和橡皮手套。病灶渗出物、换药敷料、肠炭疽者的呕吐物及排泄物、肺炭疽者的痰液等,均需焚毁或消*后再排放。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多饮水、保证营养充足,对于呕吐或进食不足的患者给予适量静脉补液。

预后

炭疽病的预后与就诊的时间早晚相关,就诊越早,致死率越小,预后也越好。所以,医院就诊,及早诊断和治疗。就诊较晚的病人患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大,预后不良,可能会有脑部损伤、肝肾受损、肺炎等后遗症。

能否治愈

炭疽病早期就诊能够治愈。

能活多久

危重的炭疽病会危及生命,炭疽病治愈后一般对生命时长无影响。

后遗症

对于在发病期间病情危重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在治愈后可能仍然会有脑部损伤、肝肾受损、肺炎等后遗症。

复诊

建议患者在炭疽病治愈后的一月内,再次至感染科或传染科复诊,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头部及胸部CT等检查。

饮食

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能够帮助炭疽病人增强免疫力,加速疾病恢复。对于部分肠炭疽的患者会表现为呕吐,要注意补充营养、能量和水分。

饮食调理

患病期间给予流质或半流质。

适当饮水,补充身体所需的足够水分,促进身体的代谢。

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和适当的蛋白、碳水化合物,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

预防

对于炭疽病的预防,要从严格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三个方面去预防,特别是对易感人群要早期筛查,避免疾病的传播。对患有炭疽病的患者要积极采取隔离等预防措施防治疾病扩散。

早期筛查

对于参与动物屠宰、动物饲养、动物制品加工等人群和在炭疽病流行地区的人,医院完善分泌物的涂片和培养进行早期筛查。

预防措施

对参与动物屠宰、动物饲养、动物制品加工等人群和在炭疽病流行地区的人注射炭疽杆菌活疫苗。

对可疑病人要隔离,尤其是肺炭疽病病人。

对炭疽病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分泌物、敷料等均应销毁。

防止水源污染,严格把控肉类食品、乳制品的食品安全。

对流行地区的动物也要定期接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