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这些新兴治疗方案你还不 [复制链接]

1#

小细胞肺癌(SCLC)在肺癌发病中占10-15%,与吸烟密切相关,呈高度侵袭性,进展迅速,易致肝、脑转移。超过2/3的患者初诊广泛期(ES-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不同,潜在治疗靶点相关的基因突变并不常见。

含铂化疗长期以来是ES-SCLC的标准治疗,尽管最初对化疗敏感,但并不持久,复发的SCLC通常耐药。这导致了ES-SCLC中位OS不超过14个月,2年生存率不逾7%。

近期免疫治疗(ICIs)通过对PD-1/PD-L1的阻断,联合含铂化疗成功改善患者的OS,刷新了ES-SCLC的治疗进展。针对复发ES-SCLC的新兴治疗方案也逐渐展露锋芒。

图1:ES-SCLC系统治疗策略(来源:参考文献1)

ES-SCLC初始一线方案

含铂化疗是ES-SCLC的治疗基石,EP方案(铂类+依托泊苷)应用广泛。顺铂或卡铂联合方案呈等效性。尽管化疗初始取得的治疗反应率高,但超过50%的患者在6个月内进展。

化疗+免疫联合治疗

在沉寂了20余年后,2项研究,IMpower、CASPIAN,证实了ICIs联合含铂化疗可为ES-SCLC带来生存获益(表1)。

表1:IMpower、CASPIAN、KEYNOTE-研究数据概览(来源:参考文献1)

IMpower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接受EP+atezolizumab治疗4周期,随后以atezolizumab维持治疗。结果:试验组mPFS更优,mOS延长约2个月。ORR、mDOR两组间相似。长期随访中,试验组2年生存率约22%,而对照组约14%。

CASPIAN研究中,患者接受durvalumab+EP,或durvalumab+tremelimumab(抗CTLA4单抗)+EP,或EP方案治疗,其中,免疫治疗组均序贯durvalumab维持治疗,且单纯化疗组增加2周期给药。结果:EP+durvalumab较单独化疗显著延长患者OS,尽管mPFS未达统计学差异,但12个月PFS率免疫组占优(18%VS5%),ORR亦更佳(68%VS58%)。长期随访显示,EP+durvalumab组2年OS率达22.2%,比化疗更优(14.4%)。

需注意的是,tremelimumab的加入并未带来额外的生存裨益,这与ipilimumab+EP方案的研究结果一致,且4药联合较3药方案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包括严重副反应(45%VS32%)及治疗相关死亡事件(5%VS2%)。

KEYNOTE-研究探讨了pembrolizumab+EP方案治疗ES-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尽管生存数据有改善,但未达预设的统计学差异。

安全性方面,ICIs的加入并未造成不良反应的显著增加,irAEs的发生率约在20-40%,免疫治疗更有助维持生活质量。

疗效预测标记物

遗憾的是,多数标记物对于预测、筛选长期获益人群并无实际帮助。

在小细胞肺癌研究中,PD-L1表达水平并不能预测一线化+免的疗效。尤其在小细胞肺癌中,PD-L1倾向于低表达。

TMB-H与anti-PD-1±CTLA-4联合治疗复发SCLC的疗效则似乎存在一定联系,但并未经一线验证。

RNA表达分析指导SCLC个性化诊疗显示出不俗潜力。研究发现,SCLC主要存在4种亚型,并由至少3种转录调节因子控制:ASCL1,NEUROD1,POU2F3。其中,SCLC-I亚型约占ES-SCLC的18%,IMpower研究显示,该亚型更倾向于从EP+ICIs联合治疗中获益。尽管各亚型均可从联合治疗中获益,但SCLC-I亚型患者OS获益更优。仍待进一步验证。

ES-SCLC二线及后线方案

复发ES-SCLC对铂类的敏感性及持续反应时间,深刻影响着患者的最终预后(表2)。临床上将SCLC一线化疗后复发时间≥90天定义为敏感复发,<90天定义为耐药复发。荟萃分析显示,复发患者接受二线治疗,敏感复发患者的生存显著优于难治性耐药患者(反应率:27.7%VS14.8%,mOS:7.7VS5.4)。

拓扑替康作为标准二线选项,其中位OS在6-9个月之间。

表2:ES-SCLC二线疗效概览(来源:参考文献1)

含铂化疗再挑战

重新选用含铂化疗治疗敏感性复发,已是常规选项。

法国一项研究显示,敏感复发患者使用依托泊苷+卡铂治疗,较拓扑替康改善mPFS及ORR(mPFS:4.7VS2.7;ORR:49%VS25%),尽管OS无显著差异(拓扑替康治疗组可选用EP方案作为三线治疗)。不良反应方面,拓扑替康在G3-4血液系统*性及严重trAEs方面更常见。

上述与日本的研究结果类似。该Ⅲ期研究中,三药方案(顺铂+依托泊苷+伊立替康)较拓扑替康单药治疗,成功改善OS(18.2VS12.5)。遗憾的是,三药方案*副反应较明显(G3-4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83%且31%伴发热),并未能广泛运用。

Lurbinectedin

Lurbinectedin是RNA聚合酶II抑制剂,可与细胞DNA双螺旋共价结合,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转录,导致DNA断裂及细胞凋亡。

Lurbinectedin单药二线治疗SCLC(Ⅱ期),ORR达35%,mPFS达3.5月,mOS为9.3月。最常见G3-4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46%)。由此,Lurbinectedin获FDA、EMA批准用于复发SCLC的治疗。

联合治疗方面,Lurbinectedin+多柔比星联合用药时ORR达65%,但同时G3-4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达88%!降剂量后耐受性得到提升,但治疗反应率下降(36%)。最终,Lurbinectedin+多柔比星未能改善OS,ATLANTIS研究错失主要终点。

Lurbinectedin+伊立替康在初期研究中,ORR达62%、mPFS达6.2个月。敏感人群mPFS更达8.1月,超过了一线含铂化疗通常取得的PFS时间。*副反应虽高,但属可控范围,G3-4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62%。

其他化疗选项

药物包括伊立替康(表2)、紫衫类、替莫唑胺、氨柔比星、伊立替康脂质体等。

免疫治疗

表3:免疫治疗复发SCLC的疗效概览(来源:参考文献1)

新兴系统治疗药物

诸多制剂被用于SCLC临床测试,但尚未转化为成熟可靠的治疗方案。

目前评估的靶点及靶向药物,如DNA损伤修复(DDR)、δ样配体3(DLL-3)相关制剂,显示出临床潜力。

DDR与PARPi

SCLC倾向于高表达DDR相关蛋白,包括PARP1。临床前研究提示,PARPi可能与介导DNA损伤的药物,如铂类、替莫唑胺等存在协同效应。临床研究显示,替莫唑胺+veliparib在复发SCLC患者取得39%的ORR,较替莫唑胺单药明显更优(14%),尽管PFS、OS两组相似。替莫唑胺+olaparib治疗复发SCLC的ORR达44%,mPFS及mOS分别达4.2、6.7个月。

在此基础生,EP+veliparib进*一线,治疗初治SCLC,尽管mPFS得到延长,但mOS并无显著额外获益。

DLL-3

DLL-3是一种notch配体,其在小细胞肺癌及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过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无表达或低表达。

尽管Rova-T(靶向结合DLL-3)未能成功延长患者生存,但DLL-3仍具有吸引力。AMG是一种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蛋白(bispecificTcellengager,BiTE),与肿瘤细胞表面DLL-3及T细胞CD3结合,由此使T细胞接近癌细胞,并产生多克隆的、不依赖T细胞受体的抗肿瘤T细胞活化。在初期临床研究中,AMG在经治患者中取得治疗反应,ORR为20%,mDOR达8.7个月。静候后续数据的揭晓!

ES-SCLC的放疗策略

PCI(颅脑预防性照射)

对于ES-SCLC患者,含铂化疗取得疾病控制后,可行PCI。一项大型Ⅲ期临床研究发现,PCI可降低颅脑转移、延伸生存时间。但该研究并未要求积极的颅脑监测。近期一项日本Ⅲ期研究更进一步证实,对于含铂化疗后取得疾病控制、无颅脑转移的SCLC患者,PCI并无额外生存获益。

综合上述,PCI或颅脑影像学监测均为合理选项。

巩固性放疗

2项随机临床研究探讨了ES-SCLC患者行胸部放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一项研究显示,EP方案3周期后CR,在随后的化疗中联合胸部放疗的患者,OS得到延长(17VS11)。

但另一项研究中,前线EP方案化疗后行胸部放疗,并未改善1年OS率。另有分析显示,接受巩固性放疗的患者2年OS率明显增高(13%VS3%)。经治疗后仍有残余胸腔病灶的患者更可能从巩固性放疗中获益。

结语

免疫治疗的加入可能算是SCLC近20年来取得的最鼓舞人心的进步,其不仅重塑了一线治疗策略,更为往后的发展开启了想象空间。

复发性SCLC的治疗仍是巨大的挑战。

诸多新兴药物展现出治疗潜力,但并未在大型临床研究中证实其疗效。仍需等待更多新的理论假设与靶点,为改善ES-SCLC生存带来新的突破。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策划:GoEun,梅浙

投稿及合作:yinqihang

dxy.cn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PLUS

参考文献

1ZugazagoitiaJ,Paz-AresL.Extensive-StageSmall-CellLungCancer:First-LineandSecond-LineTreatmentOptions[J].JClinOncol,Jan5:JCO.doi:10./JCO.2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