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癌症早筛能筛出啥到底是不是坑人民资讯 [复制链接]

1#

原创健哥八点健闻Plus

最近参加公司年度体检时,好几个项目的医生都问我,要不要加点钱,顺便做个癌症早筛,比如查宫颈癌、肠癌。

我当时都拒绝了,认为体检中心就是想赚钱。后来又觉得,多查一下让自己安心,岂不更好?

但我之前体检都没什么事,做癌症早筛又能筛出什么呢?有点纠结。请问健哥,我查还是不查?

检查前都心怀忐忑,害怕查出什么问题,结果真的没啥问题,又感觉查了个寂寞,钱白花了。——这大概就是通常做体检时的心态吧。

癌症早筛更是如此,因为它要加钱,而且加得还不少。

但常规体检通常又查不出癌症。比如有一位患者,体检报告一切正常,医院确诊晚期肠癌。这是三年前媒体报道过的真实案例。

常规体检项目,如血压、心电图、胸透、血液检查等,是对个人进行健康评估,即使能查出少部分癌症,也往往到了晚期。

那我们是不是每次体检都应该加钱做个癌症早筛?健哥今天就来聊一聊。

01

癌症早筛有什么意义?

癌症有多可怕,就不用多说了。那么如何对付癌症?如果排一个优先级,就是:预防筛查治疗。

这是绝大部分医生都认可的公式,但即使做好预防,癌症还是可能找上你。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遗传学家伯特·沃格尔斯坦和生物统计学家克里斯琴·托马塞蒂证明,66%的致癌风险来自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错误。

也就是说,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没有家族病史,都没有办法避免自己的染色体犯错误。

更多研究数据显示,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癌症也如影随形。当年龄超过55岁,癌症发病率就开始指数级上升。

幸运的是,对很多癌症,如果早诊早治,它通常并不致命。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早期周围型肺癌术后10年预期生存率可达92%;美国癌症协会统计,经过有效早诊的I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几乎能达到%,但如果是IV期确诊,这一数字仅为12%。

早期癌症,除了术后生存率提高,治疗成本也相对较低。比如确诊出早期肺癌,其手术和治疗费用可能只要几万元。如果出现明显症状后再诊治,通常恶性肿瘤已到晚期,治疗费用将以10~20倍的级别增加,甚至更高。

不过,并非所有癌症早筛都有如此积极的效果。

过去数十年,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断增加,死亡率却始终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据统计,年我国甲状腺癌死亡率为0.34/10万)。研究显示,虽然手术治疗数量在增加,但对死亡率基本没有影响。

换句话说,得了甲状腺癌,基本上不会致死,去做手术治疗也没多大用。与其查出来让自己担惊受怕,还不如不查。(近日有新闻报道,一个新婚妻子发现丈夫得过甲状腺癌,便立刻提出离婚,这就更没必要了……)

再比如胰腺癌、胆管癌等高恶性度、低发病率的癌种,也没有开展普遍筛查的必要。

那么,到底如何判断一种癌症是否需要早筛?医院一位专家告诉健哥:第一要看发病率高低;第二,手段是不是简单合理;第三,检测的有效率如何;第四,查出来以后能不能降低发病率、死亡率,改善生存率。

目前,有明确早期筛查指南的肿瘤只有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而肠癌筛查是唯一被证明可以降低发病率,降低死亡率,改善生存率的。

02

哪些早筛方法是靠谱的?

早癌筛查其实并不神秘,都是常见的检查手段。做胃镜查胃癌、做肠镜查结直肠癌、做B超查乳腺癌、做平扫CT查肺癌、通过B超和血清甲胎蛋白查肝癌……

但有些传统的早筛方式也并不完美,尤其是内镜检查。

比如,结直肠镜可以实现体内可视化,具有极高的检测灵敏度,肠镜下活检或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也是结直肠癌确诊的金标准,但做肠镜属于侵入性检查,还需要限制饮食和清肠,过程属实痛苦(胃镜和肠镜差不多,一根拇指粗的管子顺着喉咙捅到胃里,那感觉,谁做谁知道)。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进行麻醉虽能很大程度减少痛苦,但价格更贵,而且医疗资源有限,医院预约无痛内镜后,排队等上几十天都是家常便饭。

抽一管血,或者提取分泌物/排泄物,通过免疫学、生物学等方法,快速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进一步确定人体内是否有肿瘤异变——这类早筛产品的理念固然美好,但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可能性也不小。

以某款结直肠癌检测试剂盒为例,据临床试验数据,阳性受试者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检出比例为46.2%(阳性预测值),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是假阳性;而阴性预测值为99.6%,检测为阴性的受试者中约有4‰可能因此错过诊疗时机,导致结直肠癌疾病进展。

对于一款早筛产品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患癌人群全部检测为阳性,未患癌人群全部检测为阴性,但这显然不太现实。

毕竟,就连已呈现症状的癌症都有误诊的可能,何况早期癌症或癌前病变。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年,72岁的中国乒坛传奇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痔疮。此后,医院,但医生都维持了“原判”。直到两年后,他才被确诊为恶性直肠癌,并已发生肝部和肺部转移。

现阶段衡量早筛产品性能的核心参数是灵敏度和特异性。灵敏度代表产品对患者的检出能力水平,特异性代表对健康人群的排除能力水平。

从灵敏度和特异性角度看,结直肠癌、肝癌等单癌种早筛产品相对较为成熟。

另外再划个重点:到目前为止,任何号称一次能筛查多种恶性肿瘤的产品,都不太靠谱。

03

体检时把每种癌症都查一遍行不行?

也许有朋友会问:我不差钱,也不怕麻烦、不怕痛苦,我就怕死,我每年都把各种癌症筛查都做一遍行不行?

行当然是行的,但没有这个必要。

对个人而言,是否需要做某种癌症筛查,最常见的判断方式,是看年龄段,和是否有家族遗传疾病;其次就是看所处环境,身体状态和工作生活习惯等等。

具体来说,40~65岁的人群应该定期进行防癌体检。男性应注重肺、肝、食管、胃、结直肠等的检查,女性除以上项目的检查外,还应定期进行乳腺、子宫等妇科检查。

有血缘关系的三代家族成员中,有一种或几种癌症患者的成员,应尽早定期做防癌体检。对于几代家族中都有同样癌症病史的成员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如果情绪或心理长期压抑,会抑制人体免疫机能,从而影响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功能;此外,营养不平衡、饮食不卫生、经常不运动、烟酒不节制、睡眠不充足、生活不规律等,都是与癌症发生有关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已经对号入座,并且符合前述(年龄和家族遗传)特征,那就有必要查一查。

此外,生活环境受致癌物污染严重的人员,工作中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紫外线或有毒化学物质(如亚硝胺、苯、砷、偶氮染料等)的人员,也应提高警惕。

以上建议来自中国抗癌协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