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归国内近15年当归芍药散加减治 [复制链接]

1#

陈雪,祝锦,朱珠,朱俊,叶晓勤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安徽合肥 

摘要 目的:通过收集国内近15年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痛经的文献,探索其治疗痛经的用药及配伍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中筛选84篇文献,提取方药信息,用office建立数据库整理归纳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应用SPSS?23.0予以药物频数与频次、归经性味、聚类等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其中用药频数最高的六味药物分别是:当归、茯苓、川芎、泽泻、白术、白芍。性味归经方面,药物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平居多,归经以入肝、脾、肾三经为主。聚类结果分析包括C1:白芍、川芎、当归;C2:白术、茯苓、泽泻;C3:丹皮、桃仁、桂枝;C4:益母草、乌药;C5:*芪、*参;C6:续断、桑寄生;C7:柴胡、红花、川楝子、牛膝;C8:吴茱萸、艾叶;C9:肉桂、小茴香;C10:延胡索、甘草、香附。

结论:现代医家在治疗痛经时,多以寒温并重、肝脾同调、血水同治为用药特点,使女子气血充盈,阴阳平衡。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痛经;聚类分析;用药规律

▲摘自《中医临床杂志》年

5月第32卷第5期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部疼痛,严重的可出现痉挛性疼痛或刺痛,有的伴有呕吐、手足冰冷、头痛和昏厥等症状[1]。目前临床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2],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是目前妇科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20%~90%之间[3],青少年中的发病率一般为43%~93%,严重影响工作的重度痛经13.55%[4]。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记载有“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的文字,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对原发性痛经的认识性描述[5],中医认为痛经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不调、素体虚弱、感受外邪等,病位在子宫、冲任,其病机不外虚实二端或虚实夹杂[6]。并且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载“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有论述。鉴于此,本文收集近15年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痛经的文献,采用系统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其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痛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来源

分别以“当归芍药散、妇科疾病、月经病、痛经、中药、中医、中医药、中成药、中西医结合、草药、汤药”等为关键词或主题词,检索年1月-年12月发表并收录于中国知网(全文版)的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痛经的文献。

2 纳入标准

所有明确诊断为痛经患者,诊断符合有关的公认的诊断标准,年龄、性别不限;k原文中明确说明此次运用的方剂是当归芍药散或者是在当归芍药散基础上加减应用者;l文章中以当归芍药散原方原比例应用者;m主要以治疗女性痛经为主。

3 排除标准

文中仅提及过当归芍药散及痛经,但并非应用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痛经的文献;k多次就诊,若证候不变,仅保留首诊处方;l以同一处方进行不同研究者,仅保留1次;m重复发表的文献,仅保留发表年限最近的1篇;n非中药口服治疗者;o文献综述、科普文献。

▲摘自《中医临床杂志》年

5月第32卷第5期

4 方法

4.1 数据规范化 本次研究按照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第2版《中药学》[7]规范用药名称,例如生山楂、焦山楂统一称为山楂,丹皮称为牡丹皮,台乌、川乌等规范为乌药等。如果出现多个中药名称合并的现象,将其拆分并规范为中药正名,如将“焦三仙”拆分并规范为山楂、神曲、麦芽。

4.2 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通过Excel?建立治疗痛经方剂数据库,由2人分别输入数据,完成后交叉核对,不一致处讨论解决。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所建立现代当归芍药散治疗痛经的数据库进行初步的分析,采用Excel?对经方进行频数、频率的描述性分析,并使用SPSS23.0对高频数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进行图表制作,从而寻找出近十五年国内运用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痛经的组方用药规律。


  果

1 纳入文献

文献检索到中文文献篇,参考排除标准详细阅读全文,剔除非痛经、处方数据不完整、重复发表的文献共86篇,最终纳入文献84篇。

2 药物频数分析

对符合标准的84篇文献中,共涉及中药味,每种药物最多使用46次,最少使用一次,用药总频数为次,使用频数排列前10的中药是当归、茯苓、川芎、泽泻、白术、白芍、香附、炙甘草、延胡索、*芪。使用频数》8的药物从高到低分别结果见表1。

3 药味、药性及归经分析所选文献中所用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平居多,归经以入肝、脾、肾三经为主,其次为肺、胃、心、大肠、膀胱、胆、小肠、三焦、心包。见表2、表3、表4。

4 药物聚类分析

对药物中使用频次超过7次的26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情况见图1,聚类结果见表5。当聚类达到10类时,聚类结果显示良好,分别为C1:白芍、川芎、当归;C2:白术、茯苓、泽泻;C3:丹皮、桃仁、桂枝;C4:益母草、乌药;C5:*芪、*参;C6:续断、桑寄生;C7:柴胡、红花、川楝子、牛膝;C8:吴茱萸、艾叶;C9:肉桂、小茴香;C10:延胡索、甘草、香附。


  论

1 药物频数分析

药物最多使用46次,为当归,排列前10的中药分别是当归、茯苓、川芎、泽泻、白术、白芍、香附、炙甘草、延胡索、*芪。在《日华子本草》记载“当归主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庙癖”,另外当归辛甘而温,主入肝、脾两经,可养血活血,调经止痛。在《本草衍义》中记,“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茯苓甘淡,主入心、脾、胃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之效。

《妇人大全良方》载“妇人以血为本”,而水血同源,相济倚行,“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血积既久,其水乃成”,“血病不离乎水,水病不离乎血”,“瘀阻则水停,水蓄则血凝”。因妇人常处于阴血分不足,气偏有余的状况,辨证多以气血水为总纲,治疗上以调理气血水为主线,重在治血[7]。可见,在治疗痛经,以调理气血为主,血水同源,使用当归、茯苓、川芎、泽泻、白术等药物,补血活血,健脾渗湿,使气血补而不滞,血水调和。

2 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通过整理文献发现,所用药物多为苦、辛、甘味,药性多寒温并重,且以温为主,温以散寒,可见痛经最常见的病因为寒邪凝滞,这与现代女性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经常喝冷饮,吹空调,导致她们阳气虚弱,寒气侵入体内。《内经》曰:“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在用药方面,寒温并用,阴阳共济,使用辛甘性温的药物时,再佐以苦寒之品,使其不过于辛温,耗伤人体阴液,逐渐扶助人体阳气,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效。

▲摘自《中医临床杂志》年

5月第32卷第5期

对于药性归经,选取的味药物归经依次为肝、脾、肾、肺、胃。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主运化;马莳在《素问注证发微》中说:“吾身之血气,皆由肝而生也”。肝应春促气血生化、肝藏血以化生血气、肝助他脏以生血,肝主疏泄[8]。《金匮要略》中提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气血为人体运行的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可见气血的生成与运行在于肝、脾两脏,痛经的治疗多为肝脾同调,以达养血调肝、健脾利湿、缓急止痛之效。

3 药物聚类分析

根据系统聚类结果,C1药组为白芍、川芎、当归,其中白芍味酸苦性微寒,入肝、脾二经,《神农本草经》载有“主邪气腹痛,除血痹”,《唐本草》谓其“益女子血”,既擅养血柔肝,大剂又可缓急止痛;川芎辛温,《本草汇言》言其“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善行血海之滞。白芍酸收主守,当归辛散主走,当归偏于养血和血,川芎偏于行气散血,三药合用,动静结合,润燥相济,有活血止痛,祛血络之痹阻的佳效,具有补血不滞血,活血不伤正,疏肝不损阴的特点[9]。

三药合用乃四物汤去熟地*,是养血主方[10],共奏补血养血,活血行气之功。C2药组皆有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之功,茯苓与白术两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养神,不饥延年”[11]。

白术“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11],有仲景苓术剂之意。C3药组为桂枝、丹皮与桃仁配伍,有桂枝茯苓丸之意,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之效,徐彬《金匮要略论注》云:“药用桂枝茯苓丸者,桂枝、芍药一阴一阳,茯苓、丹皮一气一血,调其寒温,扶其正气,桃仁以破恶血,消癥癖,而不嫌伤胎血者,所谓有病则病当之也。”C4药组为益母草与乌药,清代的张志聪在《医学要诀》中说:“益母,《本经》止作汤浴治瘾疹,盖取其清凉血热也……又主恶*疔肿、乳痈丹游、血晕淋带、崩漏泄痢等证,皆取其凉血行血之功。”乌药在《本草从新》[12]中有著“上入脾、肺,下通膀胱与肾”,可顺气开郁、散寒止[13],两者配伍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之效。C5药组中,*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性温,入脾肺二经,被列为上品,《本草蒙筌》中描述为:“味甘,气微温。气薄味厚,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摘自《中医临床杂志》年

5月第32卷第5期

无*。”*参味甘性平,归肺、脾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之效,两者配伍共奏补脾益肺,补血生津之功。C6药组续断味苦辛而甘,性微温,偏补肝肾、通血脉,有实而不滞之特点。桑寄生味甘微苦,性平,偏益血脉,且有祛风湿之力。续断以温补肾阳为主,寄生以滋补阴血为先。两者配伍肝肾并补,阴阳兼顾,补肝益肾,滋阴补血[14]。C8药组为吴茱萸、艾叶,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吴茱萸“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的记载,明确指出该药具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15]。

与艾叶相伍,共奏散寒止痛,温经调血之功。C10药组延胡索、甘草、香附李时珍《本草纲目》言莎草香附子:“辛微苦甘,平。足厥阴、手少阳药也。能兼行十二经,入脉气分。”并称其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可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止痛之要药,与延胡索相用,具有活血调经,行气止痛之用,甘草甘平,可补脾益气,调和诸药。

根据以上聚类结果,可在临床治疗时借鉴上述药物配伍以加强疗效。通过对国内近15年使用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痛经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了解到现代医家治疗痛经时,多从温经散寒入手,女子以气血为本,并抓住气血水为本,强调血水同治,肝脾同调,用药多寒温并用,阴阳调和,使其气血得充,冲任二脉通顺。本文通过对常用药物配伍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发现治疗痛经的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

参考文献:

*文章转自:《中医临床杂志》年5月第32卷第5期(国内近15年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研究)。

声明:素材综合自网络,本文仅传播中医文化和健康知识,非出于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