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研究(cohortstudy)
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用途是确定疾病危险因素、验证病因假说。
这里讲的队列一般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如某种不良生活方式)或共同暴露于某一危险因素(如吸烟)的一组人群。
开展队列研究时,要从未出现研究结局(如发生目标疾病或死亡)的样本人群中选择两个队列,其中一个队列暴露于某可疑的致病因素或具有某种特征,而该因素或特征怀疑与研究结局的发生有关,该队列称为暴露组。
另一个队列则不暴露于该可疑因素或不具有该特征,称为非暴露组。
两组除了暴露条件不同之外,其余特征应尽可能相近。
对两组进行随访追踪,观察其研究结局的发生情况。计算并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研究结局的发生率。
如果两组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可以认为暴露于该因素或特征与研究结局存在关联。
这就是队列研究中最常见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它的研究结局不是在研究开始时就已知的,而需要前瞻性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出现。
队列研究还有一种类型叫回顾性队列研究,它的暴露和结局在过去已经出现,并且在研究开始时已通过掌握的历史资料获得。
虽然暴露与结局的时间跨度可以很长,但暴露早于结局,且收集分析资料的过程可以在短期内同时完成,因而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性质仍属于前瞻性观察研究。
队列研究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暴露是客观存在的,属于观察法;
●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
●在探讨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的先后关系时,属于由因及果,与实验性研究一致;
●可证实暴露与研究结局的关联,对于同一研究问题,队列研究得出的结论比病例对照研究可靠。
例如在某一工厂开展吸烟与肺癌关系的队列研究,选择该工厂内的男性吸烟者为暴露组,而男性不吸烟者为非暴露组,此即内对照。
经长期随访收集两组的暴露资料,获得两组队列的肺癌发病数量,可以计算吸烟致肺癌的相对危险度(RR),从而检验吸烟与肺癌的关联。
而病例对照研究只能获得吸烟与肺癌的比值比(OR),病因推断的证据强度弱于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的主要优点有:
●可直接获得两个队列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可计算反映疾病危险关系的指标如RR或AR;
●研究获得的因果关联在时间顺序合理,有很强的病因假说检验能力;
●研究者在结局发生之前收集暴露资料,没有回忆偏倚;
●有时可观察获得研究结局以外的多种疾病的结局资料。
队列研究的局限性有:
●不适用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所需观察样本量很大,很难做到;
●如果随访时间很长,依从性较难保持,会出现失访偏倚;
●相对而言,研究设计要求更严密,资料收集难度也较大;
●前瞻性研究实施需耗费较多的资金、人力和时间。
参考文献
[1]曾光主译.流行病学原理: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2]沈福民.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临床研究中心每天13:30-15:00医院医务人员和研究生提供临床研究的研究设计、样本量计算、数据清理、统计分析等咨询服务。
地点:12号楼2楼(3、4号电梯上楼);有需求者可以电话进行预约。院内分机:,联系人:黎老师。
编辑
蔡畅
文案
临床研究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