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资料
熊艳,女,湖北丹江口市人,晚期肺腺癌、双肺转移、骨转移
在年12月份,熊艳偶然觉得前胸痛有疼痛感,后因不适症状严重,医院检查,却发现左肺上叶周围型肺癌,且左肺门及纵膈淋巴结出现双肺转移,骨转移。由于熊艳长期在金铸厂工作,起初认为得了尘肺病,后在年12月12日,进行穿刺活检,最终被确诊为晚期肺腺癌。
“得知确实是肺癌后,怎么也想不通我才四十三岁就得了癌症,一时心里极为难受”熊艳说到。“医生告诉我们,肺癌发展比较快,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确诊后的第二天,熊艳在丈夫的陪同下,到医院进行治疗,由于此时已经出现转移,截止到年4月8号,在医生的建议下,熊艳共进行6次全身化疗,12次左肩放疗。然而,病情依旧不见好转。
西医医生“国家大力研究化疗药物,就应该化疗,中医就是迷信,就是伪科学”
说医院,熊艳说到“在与我住的同病房内,医院治疗过,当时他刚服药一周左右,感觉效果比较好,就推荐给我。在病房内让我看了一本《关爱生命》的书,我被书中的病例深深感动,很多病人能够通过中药治好,真的很神奇。”
“西医从见不得中医好”熊艳告诉小希,在医院住院期间,病人谈论中医如果被医生听到,医生通常生气地说到,“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研制化疗药物,现在都已经研制了第二代、第三代化疗药,中医就是迷信,就是伪科学,根本不能治疗癌症”
年7月10日,熊艳来我院复诊
出租车司机“医院多了,医院”
“看到病友吃一周的中药,精神状态就有很大改善,又想到自己放、化疗了那么多次,病情却更糟糕,更加坚定了我进行中医治疗的信心”熊艳说到。“我看完《关爱生命》后,害怕被医生发现,就医院地址”。
办理完出院手续,安顿好孩子后,熊艳夫妇于年4月24日晚坐上火车,在25日凌晨四五点到达郑州。“我们下火车后为了赶时间,就叫了一辆出租车,在与司机师傅交流中,司机师傅劝告我们,郑州有那医院,医院,别搞错地方了。”熊艳告诉小希,“我当时就说,要是西医能行,医院早就治好了,我们找的就是中医院”。
医院的信任,最终换来收获。从初次来诊到年2月,熊艳在连续服药十个月后,病情好转,饭量增加、睡眠质量增高,体重上升,整个人精力充沛,能正常做家务、工作,与周围邻居无异,且身体免疫力增强,服用中药期间,没有出现过一次感冒发烧。
年7月10日,袁希福院长向患者讲述治疗肿瘤的经验体会
患者心声“一次弯路让我后悔死了,再也不相信化疗,就靠袁院长的中药了”
“年2月份的时候,我做了一次例行复查,发现病灶稍微大了一点,检查的医生告诉我,如果再不进化疗,我就活不过三个月”。熊艳告诉小希。“医生这么说之后,我就感到非常害怕,与老公商量之后,就选择了医生推荐的靶向化疗药,一个月一万五,吃了四个月,就花了六万”。
医院拿的中药吃完之后,由于家庭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熊艳决定先吃靶向药控制病灶生长,然后再逐渐恢复中药巩固。从年2月开始服用靶向化疗药,到年7月10医院就诊,熊艳已连续服药靶向药物五个月,期间还进行了24次放疗。
然而,花费数万的靶向药及放疗,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不仅病情没有得到控制,熊艳的身体还出现了许多不良反应,吃过靶向药后,熊艳出现口腔溃烂、舌苔全无、只能吃流食,说话都非常痛苦,颈项部放疗的地方出现皮疹、溃破、流脓水现象。“看到自己现在这个样子,还不如单纯吃中药时的状态好,我真的后悔死了,这次来之前我已经把靶向药和放疗停了,现在就想喝袁院长的中药”。
作者感悟
目前,人们对中医存在偏见,甚至是歧视的现象依旧存在,对待事物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同时作为我国国粹,发展历史悠久,在人类发展史上有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一带一路”推进中医药走出国门,《中医药法》的正式实施,中医药进入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时期。
随着中医药在治癌实践中的成绩裴然,中医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袁希福院长创立的中医药“三联平衡疗法”,更是在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疗法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机,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患者机体内“虚”“瘀”“*”有机调节,使机体阴阳内环境平衡,达到“扶元祛邪”的疗效。
如果您有肿瘤治疗方面的疑问
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答案
方式一: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