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肺痿肺痈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5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可以完全治好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25829.html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这是一节,这个他是故作问答呀,以说明这个肺痿得的原因。开始就说了,热在上焦者,上焦就指心肺都在上焦了。那么上焦有热,那么肺受热而咳,这就叫做肺痿,这个肺痿主要地还是热,因热而咳这一类的肺病,这叫做肺痿。

肺痿之病从何得之,这是提这么一个问题了,他说这种上焦有热,所致肺痿这种病,那么他是怎么得的呢?底下就是解释,

师曰:或从汗出,底下这几项啊,都说的是丧津液,这个出汗最伤人的津液了,那么出的少没关系,要是大出汗,或者是发汗太过,那么都使得阴液有所亡失。

或从呕吐,呕吐也分两种,一种自己的呕吐,一种是用医药致的呕吐,这种呕吐也丧人津液。

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者由于得这么一种病,就是小便频,咱们说这消渴,属于这个三多了,小便特别的频数,那么这类的消渴病,也丧失体液。

这津液丧失多了,人津液亏损,咱们说这个伤津液就是伤阴分了,阴虚生热嘛,这再生出热来,就可以得肺痿,他是这个意思。

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这个大便难,就是指的阳明病这一类的了,阳明病应该吃泻药,但是不要太过呀,用一种快药下利,这种快药大概都指着巴豆剂的时候多,这个巴豆剂这个东西猛急的很,也是都属于亡失体液。

这个亡失津液太多了,那么就容易得这个病,就得这个上焦有热而咳的肺痿。

这是头一段,这是概要,这个肺痿呀,总而言之,是一个上焦有热,这个痿呀,古人这个名字起的挺有意思,枯萎,他怎么枯萎,津液得虚,拿着现在我们临床上这个术语说就是虚热。虚,津液虚,热,是真有热,那么这就是构成肺痿的主要原因。

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

这个曰还是问曰,他又提一个问题。他又问了,他说寸口脉数,这个寸口脉数就是包括这个寸关尺而言,不是光说这个寸,那么古人管这个桡骨动脉,这个叫寸口脉。

说寸口脉数,其人咳,脉数是为有热了,热伤肺,人才咳,那么这个热呢,很奇怪,口反有浊唾涎沫者何,一般有热,这个口都干啊,一般是没有浊唾涎沫的,那么有这么一种病。

他就问这怎么回事,这个人啊,脉是数的,是有热的,他有些咳嗽,要是说有热呢,不应该吐浊唾涎沫,那么这个人咳嗽,反而吐浊唾涎沫者,这是怎么个道理?是什么病?

师曰为肺痿之病,这个答复他说,你问的这个呀正是肺痿之病。这个肺痿之病啊,我们拿现在的病名来说明的话就是肺结核,他这个肺啊,功能没有了。

肺这个组织什么的,它都能接受津液,我们说上焦受气于中焦,中焦还是胃呀,胃生出津液来,那么咱们中医是说这个脾给运输了,所以脾运津液到上焦,其实不是这个事,这是古人的看法啊,我们讲古人的书还根据古人这套,把这个经文弄明白。

那么这个津液上来了,肺的功能好,它有吸收作用的,排出无用的,咱们中医说这就是津气四布。那么这个肺有病了,它功能没有了,津液来了,为肺的热所熏烧,就变成一个浊唾涎沫,就变成这个东西了,这纯粹是肺病,有病的一种反应。

他说有热是有热,他也口舌干,后头有的,但是他所以有浊唾涎沫,正是我说的这个肺痿的病,他有这么一种情况。这是第二节说的是肺痿病啊,我们就肺痿病的认识。

第一个他有热,第二个咳,吐涎沫。头一个他不说的吗,热在上焦,因为这个咳才为肺痿,咳这是一个要紧的证候。

那么这一段说明不但咳有,还要是吐浊唾涎沫,浊唾涎沫他这个东西粘的很,大概肺结核的病人咱们都看过,他那个痰啊,吐的非常多,多是多,但是粘,特别粘,所以他搁个浊,浊唾涎沫。

他底下又说一个与这个肺痿相似而实不同这么一种病,就叫肺痈,这是咱们这个题目,肺痿肺痈,他把肺痿提完了,他提出肺痈来了。

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肺痈是个实证。所以如果口中辟辟燥,辟辟燥就是干得厉害,这个辟辟燥与隐隐痛是个对立的关系,就是这个燥啊非常的明显。

这个痛呢?隐隐痛,它不是那么剧烈的痛。他说如果口中辟辟燥,口中里头干燥得厉害,就说明是热也是盛啊。那么咳,它也咳,可是咳啊胸里头隐隐痛。

那么这个病它不像这个肺痿,肺痿脉虽然数,但它是数而微。脉反滑数,他也像肺痿那个病,但是不是脉数而微,是反滑数。这种病啊不是肺痿了,此为肺痈。

咳唾脓血啊,这个开始的时候不一定有脓血了,那么到这个病整个形成了,它要唾脓唾血了。这是肺痈,与这个肺痿是不同了。

脉数虚者为肺痿,说这两个病在脉上有一个显明的辨别,脉数是数,但是虚,这个虚概括的很多了,脉数而弱、脉数而微,都属于虚,虚就是不足了。

而虚脉呢按之无力,这个脉跳得无力则谓之虚。那么这个脉虽然数,但是虚,这是肺痿的这种脉应。

脉实者,脉不但数,我们上边说这个滑数,滑就是一个实脉了,都是一个太过的脉了。数之中而实,脉按着有力,这个滑也是有力的一种了。不只滑,脉大,脉紧这都算是一个有力的脉。脉实者这是肺痈,这就脉上来分辨这两个病,这都是原则上的东西。

开始它讲这肺痿啊,就是津液虚而有热,那么同时呢他唾涎沫,咳唾涎沫,那么这把肺痿大概的情形他是交代清楚了。

与这个类似,也渴,但是不是咳唾涎沫,它口中辟辟燥,它一咳嗽呢反而隐隐痛,那么他咳唾脓血,这类一系列的情况这是肺痈。那么就这两个病呢,有实有虚,都有热,一个是数而虚者,一个数而实者,这就说明这两个病。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痈脓,吐之则死,其脉何类?

他说这个肺痈也是咳逆,那么这种咳逆,你要是诊之,这个脉之就是诊之,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诊察的时候。你诊察他,你怎么知道是肺痈?

第一个问题,肺痈有脓,怎么知道它有痈脓,为什么一吐脓了就要死,那么这个脉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脉啊?它就提这么几个问题。

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

这是一小节,他就答了,先就脉上来说。

他说寸口脉,还是我说的指的整个桡骨动脉说的,不是单指的寸脉。这个寸口脉微而数,既微且数,这个微是又细、跳得又无力,就叫微,它这脉的形也小,跳得也无力,这叫微。

这个微啊,咱们前头也讲很多了在《伤寒论》,这都是津虚,津液虚,亡津液,脉微者亡津液嘛,它是这个虚脉。数还是热了,说针这个寸口脉啊是微而数,这么一个脉,那么底下他就是分析这个脉了。

他说微则为风,那么后边呢又说一个微则汗出,这个研究过《伤寒论》的都明白了,它本来是太阳中风的,脉浮而缓,缓就是弱,或者脉浮弱,这是太阳中风的脉。

如果这个汗出津液丧失太多了,脉就是由缓弱而变成微。所以他说这个微则为风,这就由于太阳中风丧失津液太多了,所以紧接着他就说微则汗出。

那么太阳中风脉并不是微啊,只是缓弱而已啊,到不了这微的程度上,所以会这样子是由于汗出多了,所以这个微也正是亡津液,汗出多。

那么这个怎么来的汗出多啊?是由于太阳中风,太阳中风自汗出嘛,所以这个脉它才缓。那么汗出多了,它就脉就微了。

所以他底下解释啊,微则为风,就是中风了,就是太阳中风没脉了,这个怎么由缓弱变成微了呢?就是微则汗出,由于汗出太多的关系。他讲这个肺痿啊,就是得津液虚,主要在这一点。

数则为热,后边又跟着一个数则恶寒,总而言之他讲这个太阳中风表证,数是个热,表热病嘛,咱们这个无论太阳伤寒,无论太阳中风都是表有热了,咱们普通的感冒都是,所以咱们用发汗解表去热嘛。

那么数就是有热了,那么为什么他又说数则恶寒呢?这个表证这个热啊非恶寒不可,所以说恶寒者,表未解也。咱们讲太阳病的时候,我讲过了。

体表的体温啊骤然间高,与外边这个差距啊就是加大了,你看咱们一般人这个体温与外界,他习惯上不恶风,如果你这个体表的体温特别的高了,与外边的差距加大了,就感觉到外边风之刺激或者寒之刺激。

所以有这个表证的时候,都是体表的温度特别高的时候,他没有不恶寒的。所以他说数则为热,数则也恶寒。他这两句话全是解释寸口脉微而数,这是外受风寒的这么一种关系,他解释这个脉。

风中于卫,呼而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

风中于卫者啊,那么这个风邪开始袭人啊,侵袭到人体啊,它不能进到脉里头去,只是在脉外。这个脉内呢,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啊,所以都是卫先受病的。

所以他搁个风中于卫啊,但是这都有语病,这才搞到后世风伤卫,寒伤营,其实这是有问题的,这个咱们有时间再讨论,现在咱们知道到这个。总而言之是根据上头,所以说人被风寒,就是得了表证了。

太阳中风表不解的时候,表不解这个表气就闭塞了,表气闭塞这个气就往上壅。咱们一得感冒,尤其咱们常遇着这种喘啊,那么吃麻*是这一个道理。

我们人这个汗往外,这个气息也旁出啊,我们体表它也出啊,同时也排出废物。你看人得天天沐浴,衣裳到时候也是要脏,那个脏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你排出的废物。

那么如果你中风也好,伤寒也好,你这个体表啊闭塞,这个里外不通达了,不通达了应该从外边排泄的废物没处走,以至于这气息它都往上来,壅逆往上,就是咱们后头讲的上气,咳逆上气。

这个气是有上而无下,那变成什么了呢?就是呼而不入,就是下边呼气不入。它气往上来,只能够呼气,吸气就困难了。所以它搁个呼气不入,这只是外受风寒指这个表邪说的。

热过于营,吸而不出,这个热过于营啊,这个热伤了血脉了,伤及血脉,就要结为痈脓啊,这个肺痈后头有解释。那么里热才伤血脉,这个外面的风邪它不会伤血脉的。

那么这个热内入了,伤及血脉了,造成肺已经有痈肿的情况了,所以这个肺啊能张不能合了,它就这么张着,我们人一吸气啊,肺张,一呼气肺就合上。

那么里头有痈肿了,它光能张,它不能合,所以吸而不出,入而不出,吸气还能,呼出不能了。所以这两句话很不好懂啊,这个古人道理啊它尽在文字上啊,让你不太好懂。他下边就解释这两句话。

风伤皮毛,热伤血脉。

所以然的道理,这个风只是伤皮毛,皮毛闭塞。皮毛闭塞,表气不通了,这个气都担负到肺上了,往上跑。所以这个气上而不下,只呼而不能入,就是吸气困难啊。

我们临床上咱们常遇着这种病,都是吸气困难,这个喘呢都是吸气困难。那么这个肺痈呢,指这个热伤了血脉以后,这个肺它肿了,热伤血脉,在这里解释上文了,为什么热过于营,吸而不出呢?它就是伤了血脉,伤了血脉结为痈肿,这个肺啊能开不能合。

这个呼吸啊,这个肺呢一吸气它开,一出气它合。它不能合了,你光能吸不能呼,出不来。所以这两句话很不好讲,一般的书啊弄得乱七八糟的。

所以他说热过于营,吸而不出,这个道理呢就底下这两句话,由于风伤皮毛,热伤血脉的关系,影响血脉,影响肺的本质上有痈肿了,他讲这是讲的肺痈了。

风舍于肺,其人则咳。

这个风伤皮毛啊,它古人认为这个肺合皮毛,皮毛与肺是相合的,这个皮毛属于肺。那么虽然是风伤皮毛,但是它内舍于肺。那么要是搁在咱们现在这个话说呢,这个晚了我给你们解释,就是外感啊要是涉及到肺了,一定要咳的。

为什么涉及到肺呢?就是方才我说的那个道理,这个表气一闭塞啊,本应该从表气排出的废物,都担负到肺上了,肺受不了了,所以这个表越实咳喘越厉害,中风倒不厉害啊。

你看这个《伤寒论》上,太阳中风没有喘,太阳伤寒必喘,所以麻*汤证无汗而喘嘛。它越这个不通,整个担负到肺上了,古人这个现象一致的,外边受风寒,就要喘,他就说风伤皮毛,内舍于肺,这个古人呢根据这么个现象他给的解释。

那么这个实质呢,不是这个风来跑肺上藏着去了,不是这么个事。所以现在我们研究古人的东西啊,对他的规律我们必须把它搞清楚。那么这个说法呢,古人有古人的说法,我们也要把它解释出来,但是是不是这个问题我看不一定。

如我们受了外感,作喘,那古人看到什么呢?这个风啊,虽然在皮毛,皮毛又合于肺,这个风啊就在肺上安家落户了,哪是那个事呢?这个在现象是有这个情形,这是规律。但是我们现在解释呢,应该更进一步合乎生理,我认为是这样的。

所以这个风中于卫,就是中于表,那么影响人咳嗽,就是气不得于外达,它往上来,担负到哪,担负到肺上来。

尤其我们人对于液体废物的排泄,不外乎这几个路道,一个小便排泄;一个汗腺排泄;一个就是呼气。我们一天呼气排出的水份挺多,我们方才说的那个口吐浊唾涎沫也是这个道理。

这个肺正常机能排出水份,水蒸汽啊,你看冷天往玻璃上一哈就知道了,你要哈它冒水珠。我们平时呢也是,有病了就不行了,它变成痰了,粘痰,这是肺有病了。

那么这个呢,说是风舍于肺,这个在这个古人是这么一种看法,其实表不解,影响到肺上,影响肺可不是风的问题,古人这么看那也没有办法。

要拿张仲景这两千来年了,一千七、八百年了,那个时候科学水平没有,全世界那阵也没有那么高的科学水平,古人在现象上掌握这种规律,这是事实。

那么所以然的道理呢,当然是科学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他解释不出来。那么涉及到肺上了,那么人一定是咳的,就是表不解,上气,它就影响到咳。

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

口干喘满,这个肺有热,上焦有热,有热他口就干。咳逆上气厉害了它就喘,由喘而变满,这个喘得厉害,胸里会变得比较满,这是胸的内压它扩大了。

咽燥不渴,虽然口干咽燥,这都是肺热熏蒸之象了,但是胃里头没有热,热不在胃,他就不渴。那么胃有热,他必渴,所以这个白虎汤证渴还是里有热了,胃有热了。

多唾浊沫,这个时候啊水遇到热,它就变成浊唾涎沫了,这就是肺痿之形成。这一段就说明由外感可以得肺痿,也可以得肺痈,底下就说了。

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这个时时振寒后头有解释,这个脓要是将成的时候,身体振寒,这是脓成,化脓的时候有这么种情况。

热之所过,就是咱们前头所说的热过于营,不是在表了,已经进到这个血脉了,这个热伤血脉嘛,血由于热为之凝滞,凝聚不通,不通为滞,蓄结久了它要变质了,就要结为痈脓。

吐出来那个东西就像米粥似的,始萌可救,如果不是整个化脓还不要紧,所以始萌,一开始是可以救的。要是整个的化脓成熟,非死不可,古人是这么看法。

那么肺痈这个病啊,我们现在按着内科学上观察,总而言之主要就是肺脓疡,这个病也是常见的,我们在临床上也看到过。腐败性的气管发炎也有,腐败性的它也化脓,那么大多数是属于肺脓疡这一类的。

那么这个在开始见点脓,它没成熟,用排脓的法子是可以治的。以前有个同事,姓王啊,我给他治了,他就是得了肺脓疡了,他就吃排脓药嘛,后头有苇茎汤,这个药挺好使。

古人说这脓成啊,不是那个将化脓,将化脓不算整个脓,脓已成就是整个变成脓了,那溃烂的不得了了,那个时候是难治了。

那么这一节,你们要好好看一看,有几句话很不好明白,头一个风中于卫,呼气不入,这句话它就是在风伤皮毛这个时候表气闭塞,这个气不得旁通,它往上逆。

所以这病名起的非常好,肺痿肺痈咳逆上气,就是这个上气两个字,气是能上不能下,能上它只能呼,不能吸啊,所以他搁个呼气不入。

第二个呢,它入里啊,热伤到血脉了,就发痈肿了,肺的本质要发生病了,它一肿啊,就光张了,不能合,能张而不能合,这肺一张就吸气,肺一合就呼气。肺子这个张合是配合人这个呼吸,可是它光能够吸入但不能呼出,所以这两句话很不好解释,旁的没有什么。

这一段它主要说明什么呢?属于伤风不行变成痨啊,这个肺痿肺痈这个病啊,由于外感来的也都不少,这段就说明这个问题。

那么如果只是风寒在表,这就是咱们说咳逆上气这套治法了,后头有的是,小青龙汤啊,厚朴麻*汤,射干麻*汤都是的,咱们说那是外邪内饮啊,这类的反而都有内里都有水饮,那都是咳逆上气。

底下这要讲具体治疗了,它同时也要讲咳逆上气了。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这是一段。这个上气就是我们说的这个风伤皮毛,风伤皮毛它表气不得外达了,气往上来,这个上气都喘,这个喘全是呼易吸难,就是吸气困难。

那么这种病呢,面浮肿,同时有水气,有水气就是里头也有水饮。这种病大概都是外感外邪,内里头有蓄饮,咱们后头讲水气篇就会讲了,风气相激嘛。这个水不是外边来的了,这个人根本就是里头有停水,又遭风寒,常常发生咱们说的这个痰喘、哮喘。

这边讲的就是这个,面浮肿,这个水气已经外现了,脸已经浮肿了。

肩息,这是虚到家了,什么叫做肩息呢?这个息啊,一呼一吸谓之一息,那么这个呼吸得用肩,摇肩,表示这个吸气相当困难啊,吸摇肩嘛,那按着现在的话说就是喘得厉害,摇肩,一肩一吸,古人这个炼字啊,是千锤百炼,所以它这个书不好读就这样了,一肩息,这是虚之极了,这种喘啊够重了。

其脉浮大,这个浮大,就是邪盛了。不只这个肺里头有毛病如此,我们在临床上啊慢性病没有不虚的,慢性病如果脉浮大、滑数,都不好。所以别怕按这个脉,唉呀这么虚啊,那不要紧,它这个病久人虚脉也虚,这是正常的。

那么这个人虚到这个份上了,而脉浮大邪盛,就是正虚邪盛,这个病就不好治了,所以说不治。

这在古人怎么看法呢?就是人的正不胜邪了,不能胜邪了就不行了,所以咱们治病也是啊,总是要扶正祛邪,这个邪太盛了,你扶正都不好扶,你一扶正啊它邪更凶。你祛邪他人受不了,人虚到家了,所以凡是这种虚弱的病而反脉浮大,这不是好现象了,不治。

又加利,尤甚,如果同时这个人他下利,那更坏了。再下利那更虚了,谓之重虚啊,那可以说非死不可了。这个下利,尤其这个哮喘,那么个虚的样子又下利,他这个胃也败了、胃坏了,胃它是一个后天之本嘛,那所谓重虚,脉再浮大,那就怎么治啊?没法治了,尤甚,那更厉害了。

这都是原则的事,在临床上这东西很有用,我们遇到这种久病,不是新得的感冒,新得的感冒脉浮大怕什么,解表药里头加点去热的就行了。

这都说的是慢性病,慢性病脉反而浮大,这就是正不胜邪,这种病要多加小心,咱不能说准死,总而言之这个病是个麻烦。你假设他更有其它的虚,尤其这个中气虚,胃虚更坏,这是原则上的东西。

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上气、喘,这个就像小柴胡了,像小青龙加石膏证之类的。而烦躁,属肺胀,那么这种的病啊属于肺胀,肺胀古人这是个病名。

这个肺胀据我的体会啊,有的说是肺气肿,古人也不想,也不懂得肺气肿。当他喘呢,胸它就胀,这个喘由于呼吸困难,胸腔这个内压增高,他就讲觉得胀,觉得烦满,古人管这个叫肺胀。

那么这种情形,欲作风水,这个风水啊,我们详细的在《水气篇》里头来讲,什么叫风水呢?既有外感,又有水气,古人管这种病叫风水。

水气是什么呢?就是身上浮肿,那么上一段面浮肿,那也是水气。他说欲作风水,水气还没有现出来,但是从这个上气喘而躁、属肺胀,这种病胸特别满、胀满,这个大概都是内有饮的关系,内头有痰饮,《痰饮》那一篇咱们还没讲,大约后头都有。

那么如果人内有痰饮,外感风邪,这就要发作所谓外邪内饮交相危害的这种情况。如果饮特别的厉害,将为风水,那么饮不太厉害,那它未必然会成为风水。冲它这种说法这类的病是平素有内饮,又感风邪,这样子他才上气喘而躁,这是属于肺胀,这恐怕要发作风水。

发作风水也好,不发作风水也好,这类病都得发汗,那么后头很多方子,到时候咱们再来讲,这很多了。咱们小青龙汤也是外邪内饮,心下有水气,表不解嘛。他这个上边这两段都讲这个咳逆上气,讲完肺痿肺痈了,又讲一般的咳嗽、喘。

石涛松山茅屋

转自半癫大师馆藏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本号所发布的资料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涉版权立删。

炙甘草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4.7)---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2)

大*蟅虫丸-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4.7)---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2)

酸枣仁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4.6)-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2)

薯蓣丸-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4.5)---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2)

八味肾气丸-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4.4)-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2)

*耆建中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4.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2)

小建中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4.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2)

胃是生之本-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4.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2)

马刀侠瘿-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3.4)---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天雄散方-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3.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桂枝龙骨牡蛎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3.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论虚劳-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3.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耆桂枝五物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2.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血痹的病因和治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越婢加朮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1.6)---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2)

崔氏八味丸-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1.5)---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2)

朮附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1.4)---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2)

《千金》三*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1.3)-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2)

《古今录验》-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1.2)---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2)

乌头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1.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2)

桂枝芍药知母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0.2)---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1)

风湿关节痛的病因-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0.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1)

古人对中风的看法有误-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9)---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风篇)

《外台》方-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8.2)-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蜀漆散-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8.1)-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白虎加桂枝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7.2)---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鳖甲煎丸-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7.1)---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升麻鳖甲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6.3)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狐惑篇)

甘草泻心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6.1)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狐惑篇)

百合滑石散-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8)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瓜蒌牡蛎散-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7)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百合洗方-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6)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百合地*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5)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百合鸡子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4)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滑石代赭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3)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百合知母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2)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百合病的总纲-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1)百合狐惑阴阳*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一物瓜蒂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4.2)---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暍篇)

白虎加人参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4.1)---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暍篇)

甘草附子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9)---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白术附子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8)---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桂枝附子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7)---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防己*耆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6)-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麻*杏仁薏苡甘草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5)---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麻*加朮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4)---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风湿病不可火攻-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3)---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风湿性关节痛-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2)---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湿家无下法-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1)

大承气汤-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4)

葛根汤-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3)

栝蒌桂枝汤-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2)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1)

五行五运.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2)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1)

总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