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1/8 19:04:00
浮漂是我们钓鱼人的眼睛,浮漂调的好坏与我我们能不能准确的抓住鱼口息息相关。很多钓鱼新手在钓鱼时经常会因为浮漂调钓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浮漂出现这四种现象,说明调钓不当,需要立即调整!在台钓中,调钓是不可或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调漂对于新手而言是比较抽象的。由于钩饵沉在水底,所以我们无法看到鱼在吞食钩饵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因此也就无从判断是否因为调钓不当导致我们钓不到鱼。但作为经验丰富老钓手则可以通过鱼口反馈的信号,从而判断出问题所在而及时调整。所以今天给大家总结一下自身经验,分析调漂常遇见的几种问题。浮漂调钓不当的四种表现一,浮漂翻身后的几种问题在正常的状态下,当我们抛竿入水之后,浮漂会先横躺在水面一段时间,然后翻身站立起来,稍有停顿之后才开始下沉,直至下沉到我们设定的钓目。但是有些时候当浮漂翻身站立之后,几乎看不见浮漂下沉的过程,而是直接停留在所设定的钓目位置,特别是当我们搓大饵,并且饵料比重较大时,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浮漂翻身正常现象:正常情况下,浮漂从翻身站立一直到下沉至钓目这一过程称之为浮漂的“自身语言”,也就是只要没有鱼咬钩或触碰到钓线,每一次抛竿入水之后浮漂都会以同样的方式来表达浮漂的“自身语言”。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浮漂横躺在水面,第二阶段是浮漂翻身站立,第三个阶段是浮漂下沉至钓目。当浮漂处于第一个阶段时,子线和主线正在下摆。当主线下摆到位之后,浮漂会进入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翻身站立起来。然后,在铅坠以及钩饵的重量牵引之下,浮漂进入第三个阶段开始下沉,当钩饵触底之后,浮漂下沉结束并停留在钓目位置。这就是浮漂自身的语言,水越深铅坠越轻那这一过程时间会非常长,反之则非常短。通过对浮漂“自身语言”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一旦浮漂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浮漂下沉至钓目速度过快,甚至快到无法用肉眼看见,那就说明铅坠以及钩饵的重量比浮漂的剩余浮力大出了很多。也就是主线刚完成下摆,让浮漂翻身站立起来之后,钩饵就已经触底了,因此浮漂就几乎没有下沉的过程,而是翻身站立之后直接停留在钓目位置。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很难抓住鱼类的接口,也就只能针对底层鱼的死口。调整办法:出现这样的情况时,需要修剪铅皮来增加调目,调目增加之后,也就是在增大浮漂的剩余浮力。在剩余浮力的牵引作用下,钩饵以及铅坠下沉的速度就会减慢,也就是有充足的时间来让主线和子线完成下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确保钩饵的落点处于浮漂的正下方,线组与水面垂直,避免信号在传递至浮漂的过程中出现丢失。这里也可以改变饵料的比重,也能实现,毕竟是铅坠先到位,钩饵再到位,这时饵重才会对我的剩余浮力,也就是我的调目产生作用力。饵越轻下沉就会越慢,饵越重下沉也就会越快。二,浮漂没有动作,提竿却中鱼了浮漂调钓是否得当,首先要考量的因素是鱼咬钩时浮漂出现的信号是否清晰,因为如果连浮漂信号都不清晰就很难抓准鱼口,钓到鱼了。所以,每一次钓鱼的初期阶段都应该仔细观察浮漂信号的清晰程度,即使没有大鱼咬钩,浮漂也应该能清晰的体现出小鱼闹钩的信号。根据信号加以调整即可。新手常遇到的现象:浮漂没有出现信号,但抬竿换饵时却发现已经有鱼中钩,并且鱼钩正中鱼的上嘴唇,如果这样的情况屡次发生,就说明鱼已经咬钩但浮漂未出现信号,这就说明我钓的可能过顿了。应对办法:我们可以把浮漂往下拉一些,把钓目设定得低一些。如果我本来就是钓一两目已经很低了,或者下拉到低目时,在低浮漂就会不露出来。这时我们可以适当的修剪一点铅皮。修剪铅皮的作用也就是在增高我的调目,就是等于是在增大剩余浮力。但是记住每次只要修剪一点即可,直到修剪到鱼吃口,浮漂有明显信号,起竿能刺到鱼即可。如果修剪铅皮还是没有明显信号出现,那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浮漂吃铅量太大,传递信号比较钝,我们可以考虑适当的换一支吃铅量小的浮漂?三,浮漂有信号却打不中鱼,空竿率高有经验的钓鱼人每钓上来一条鱼,在摘钩的时候都会注意观察中钩的位置。自己上钩中鱼还是下钩中鱼。如果鱼钩在多数都是钩在鱼嘴上嘴唇中间的位置,钓鱼人管这种现象叫做“正口”,如果基本都是正口那就说明调钓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如果频繁出现鱼钩钩到鱼嘴外侧,甚至是鱼尾等身体其它部位,那就说明调钓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另外,频繁的不中正口还会带来一种必然的现象,那就是在抬竿刺鱼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鱼钩已经钩到了鱼,但是很快便会脱钩,这种脱钩现象正是因为不中正口所导致的,也同样说明调钓出现了问题。浮漂调钓的两大要素:一是调整剩余浮力的大小,二是调整子线弯曲的幅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控制钩饵在水底的灵与钝。当调钓偏向于剩余浮力较大时,那么对我的饵料牵引力也就会越大,也就是子线会绷的比较直,传递信号就会比较灵敏,如果使用的又是比较灵敏的浮漂,那就很容易出现虚假信号。因为鱼脱钩时阻力较大。或者小鱼闹漂,大鱼试探饵料都会出现信号。当调钓偏向于子线弯曲幅度较大时,鱼吞钩的阻力较小,但是浮漂又不容易出现信号。合理的调钓是在这两大因素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浮漂能够出现清晰的信号,但是不中正口或者是频繁脱钩跑鱼,说明在调钓时剩余浮力过大,过于灵敏了。应对办法:正确的调整方法是把浮漂往上推,使钓目增加,如果钓目过高不方便抓口,那就增加铅皮重量,将调目适当降低,这样一来剩余浮力就能够减小,鱼吞钩时受到的阻力也更小,从而就能避免不中正口以及频繁脱钩的现象。四,浮漂上顶虾钝现象频繁却不中鱼在多数时候,采用台钓钓法都会选择钓底,因为底层鱼相对来说比中层鱼的种类更丰富。既然是钓底,就必须确保至少有一个饵触底,而且即便是一饵轻触底,一饵离底也很容易出现问题。当双饵处于一饵轻触底,一饵离底或者是双饵都离底的时候,浮漂就非常容易出现频繁上顶或者下顿但抬竿却不中鱼的情况。这中现象是由两种原因导致的,一种原因是小杂鱼过多,小杂鱼的嘴比较小,当小杂鱼无法将饵团吞进嘴的时候便会将饵团抬起,这样一来浮漂就会出现上顶却不中鱼的情况。另一种现象就是饵团的状态欠佳,饵料雾化过快,如果此时使用的是一支吃铅量较小的浮漂,当饵团在下沉过程中的重量快速减轻后,浮漂就会大幅度的上顶,而且上顶的速度非常快,看起来就像有鱼咬钩了一样,但是抬竿却不中鱼。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有时是因为调漂不准,误将浮漂调得太高;有时是因为使用了加粗尾或者是软尾浮漂但依然采用细硬尾浮漂的调钓方式。总之最终的结果都是因为浮漂的剩余浮力过大,导致双饵轻触底或者离底。造成过灵现象。应对办法: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将浮漂调准,在遇到问题之后重新检查浮漂的调目。测试一下我的饵重。如果我双饵重量是小于调目的剩余浮力,那我想保证一钩到底,那我的钓目就不能小于双饵重量的钓目鱼调目之差。例如:双饵的重量能够把浮漂下压2目,当我们调4目的时候,那钓目就必须大于2目,如果钓目只有1目,那么双饵就很有可能无法到底了。想要两钩都到底,那就钓目就只能大于调目。调钓对浮漂信号产生的影响是有明显规律的,掌握这些规律之后便能够根据浮漂产生的各种信号来判断调钓是否有问题,并做出及时的调整与更改。调钓不能生搬硬套,充分掌握了调钓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之后,便能够抛弃灵与钝的概念,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应变。调钓只是基础,在调钓的基础之上根实际鱼口反馈得信号,灵活调整才是根本。总之,调钓不是调4钓2就是最好,更不是调平水钓2目就一定好用……使用的浮漂不同结果不同,使用的饵料比重不同结果不同,使用的钩子大小不同结果不同,使用的线组粗细不同结果不同,鱼的吃口轻重不同结果也不同……衡量调钓是否恰当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浮漂信号清晰,并且抬竿能中鱼,那这就是最好的。说在最后调无定数,钓无定目。钓无定律,灵活运用。思路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一切从实际的鱼情、鱼口出发,合理的加以调整,这就是最准确的调漂方法。调漂调铅就在一个它“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