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宜宾一家长花费上万元给孩子打增高针,
TUhjnbcbe - 2024/6/20 11:43:00

近年来,不少家长担忧孩子长不高,不惜动辄花费几十万元为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在“身高焦虑”等因素推动下,医学上主要用于矮小症的“增高针”治疗悄然兴起。那么,“增高针”到底是什么?真的能够增高吗?

01

高价为孩子打增高针

钟倩(化名)第一次有身高焦虑,是在儿子小学毕业的那一天,看着站在前排个头矮小的儿子,钟倩突然意识到自己和老公矮个子这一缺点可能会遗传给儿子。为了让儿子能够长成高个儿,钟倩和老公开始对儿子身高进行干预;运动、饮食、睡眠.....只要能对提高孩子的身高有帮助,他们都一一尝试。后来在老公同学的推荐下知道了“增高针”,看到同事的孩子身高已经超过该年龄段正常范围都在打增高针,钟倩和老公也开始行动起来。

每周一针,从最初的缩手缩脚到如今的娴熟一扎,钟倩已经给儿子打了一年多的“增高针”。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孩子长了3厘米,钟倩也不知道这是孩子自己的自然生长还是“增高针”起的作用。但是,不管“增高针”是否有作用,她都不愿停下来,哪怕一年药费十万元儿子只增高一厘米,她也愿意继续为儿子打下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和钟倩一样为孩子身高焦虑的家长还不少。在钟倩的“长高个”交流群里,基本全是同钟倩一样为孩子长高绞尽脑汁的家长们,为了让子女迅速增高,他们中一部分人已经花了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费用。

02

增高需求,谁在催生?

家长们口中的“增高针”其实是注射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在体内是由脑垂体合成分泌,是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的重要物质。在医学上有严格的使用适应症,比如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特纳综合征身材矮小、短肠综合征等。

生长激素注射价钱并不低。《中国生长激素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年,中国生长激素人均年费用为4.27万元,预计到年将增长至4.57万元。生长激素的注射效果视个人情况而定,一般需要注射2—5年。为了丰厚的利润,一些不良机构趁机钻起了空子,把生长激素神化了,误导一些家长把它当做孩子长高的“法宝”。在生长激素“封神”的故事中,世界著名球星梅西是被提及最多的。11岁时梅西被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症,医生认为他只能长到1.5米;但梅西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最终身高达到1.69米,奠定他的足球事业基础。

梅西的故事让望子长高的家长看到了才注射生长激素的。药物是用来治疗疾病的,不是说觉得矮,想长到多高,就可以打点生长激素。年8月5日,新华社发表文章《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指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

在门诊过程中,医生们也发现不规范注射生长激素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家长到门诊来,一定要给孩子打“增高针”,医生说不用打还会被不理解。儿科张医生说,去年他遇到过一名17岁的男生,身高1.76米,但因为身边很多同学的个子都超过1.8米,他希望自己的个子也能达到1.8米。医院要求注射生长激素,被张医生拒绝后,孩子父亲打了一通电话后,抛下一句“我有钱,还怕找不到打针的地方吗?”愤然离开。

03

生长激素绝非单纯的“长高药”

医院儿科儿童内分泌门诊医生周明芝说,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真正需要生长激素治疗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大多来就诊的孩子是身高偏矮但达不到矮小症的诊断标准,其原因多为遗传、营养(偏食)、疾病、睡眠等因素所致。

身材矮小并不等于生长激素缺乏症,引起身材矮小的原因很多,比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家族性矮小、颅脑病变(尤其是下丘脑垂体受累)、严重营养不良、体质性青春期延迟、软骨发育不良、小于胎龄儿、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等,其中有的可以用生长激素,有些则不能用。

正常生长的儿童是不需要生长激素治疗的,以避免导致自身内分泌系统紊乱等问题。身材矮小的儿童,必须进行骨龄、甲状腺功能、生长激素分泌水平等检查,排除各种疾病,方可决定是否适合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有些矮小症合并了一些基础性疾病,基础性疾病治好后,可能出现追赶性生长。如果只是偏矮并且没有生长激素缺乏的情况,完全不需要注射生长激素。

据了解,确实患有矮小症的儿童,生长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打生长激素不是家长们认为的想打就打,所有的治疗用药都要根据“指南”进行处方开具,非常严谨。在治疗前还要经过一系列规范的检查评估,来排查孩子矮小的原因,并全面评估用药的风险。只有当明确了注射生长激素能够为孩子带来身高的获益,同时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才能为孩子注射生长激素。注射生长激素也不是一针就能解决的,它需要长时间的注射和长期的门诊随访。生长激素的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疾病、不同发育阶段的起始治疗剂量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专业的医生对每个孩子进行评估后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04

“增高针”对症才能有疗效

门诊中,最让专家们遗憾的是,一些确实需要进行生长激素治疗的孩子,因为家长的顾虑或经济原因,错过了长高的最佳干预期。周明芝在门诊中也遇到不少这样的患者。6岁的宣宣(化名)由父母带着来到周明芝门诊就诊,当时,测量身高95厘米,一年只长了4厘米,已经达到矮小标准,经过系统检查,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矮小症;周明芝建议宣宣进行生长激素治疗。一听说要打生长激素,担心孩子小打针有副作用,宣宣妈妈不假思索就拒绝了。这之后,宣宣也再没来过周明芝门诊,不知道他后续情况怎样。

“生长激素缺乏是生长激素治疗的绝对适应证,从多年的临床数据来看,疗效是确切的。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孩子确实需要生长激素治疗,一定要配合医生,尽早干预,如果耽误治疗,就后悔莫及了。”周明芝提醒道。

林楠(化名)的儿子从幼儿园开始身高在班上就是倒数。她身高1.69米,先生1.81米,遗传基因在那,孩子肯定是属于晚长,一开始全家人就没在意这一点。直到13岁那年,孩子身高才1.43米,一年才长2厘米,医院检查。原来儿子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不足,检查单显示遗传“靶身高”.5±5cm,但预测成年身高才1.6米。在医生的建议下,孩子接受了注射生长激素治疗。治疗之余,林楠全家总动员,在医生的建议下饮食、运动、睡眠几管齐下陪着儿子一起调整,从13岁到16岁打了三年的针,儿子长到了1.75米,身高达到遗传范围,就停了针。

05

过度促长会适得其反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快快长高,但若不了解孩子的发育规律或过度催长,那么孩子不仅个子不会长高,而且还可能会造成性早熟,最终骨骺过早闭合,导致成人身材矮小。家长应了解儿童身高增长的正常规律,如果发现孩子的生长偏离了轨道,或生长速率下降,应该首先到儿科内分泌科或生长发育专科门诊给孩子做全面检查,在确定病因后再进行治疗,千万不能盲目用药。

同时大多数孩子其实身高值是在正常范围内的,比如钟倩的孩子,他没有病理性的问题,但是最终遗传身高达不到父母期望值,尽管这属于正常身高范畴,但大部分家长和孩子还是难以接受的。想打破原本只能长到的高度,从而把希望寄托在“增高针”上,给不需要补充生长激素的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将可能带来弊大于利的后果。

1
查看完整版本: 宜宾一家长花费上万元给孩子打增高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