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赵鸿飞通讯员田怀谷黄贤君
来自湛江的陈阿婆(化名)今年82岁,十多年前,她患上脑膜瘤后却一直没有规范就诊,一拖再拖。近三年来,她的超大号脑瘤已长到直径12厘米,并且撑破头骨,压迫神经,导致运动障碍。
近日,医院(下称:医院)神经外科,陈阿婆终于通过手术摘下脑袋上的巨大“肿瘤”,顺利康复出院。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保东教授提醒:脑膜瘤因良性居多,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缓慢、病程长,很多患者容易一拖再拖。他建议脑膜瘤患者在肿瘤没有长大到损害周围脑组织、重要颅神经、血管等的时候,早期就诊,早期治疗,避免演变为巨大脑膜瘤。
八旬阿婆头顶“巨物”十余年行动不便后终下决心切除
“医生啊,能不能帮我把这瘤子切掉啊?已经折磨了我10多年,我都快无法走路了!”82岁的陈阿婆对医院神经外科陈保东主任说。原来,10多年前陈阿婆就已经检查查出患上脑膜瘤,因为没有头晕头痛、视物不清、四肢无力抽搐等不适,所以没有特别重视。
近三年,陈阿婆头上的肿物增长速度加快。早期出门,她还可以戴着帽子遮盖,后来肿瘤越来越大,头上像顶着一个超大号的“鹅蛋”,戴帽子也完全遮盖不住。超大“脑袋”不仅让陈阿婆走在路上十分尴尬,还导致她走路也不稳了。忍了十多年的陈阿婆此次忍无可忍,下定决心摘除“巨物”。但是陈阿婆已是82岁高龄,手术难度和麻醉风险很高,医院都不敢收治。几经辗转,她慕名找到了医院神经外科陈保东教授团队。
肿瘤撑破头顶颅骨医护力争全切“肿瘤”后修补颅骨
医院神经外科陈保东主任在门诊接诊了陈阿婆。经过CT检查显示,陈阿婆头颅顶部的肿瘤是巨大颅内外沟通性肿瘤,逐渐“长大”的肿瘤达到了x92x77mm!向外生长的肿瘤已经撑破陈阿婆的部分头顶颅骨,向内则压迫了重要脑功能区,并侵袭了周围重要的动脉及矢状窦,导致了陈阿婆行动不稳。没有颅骨保护,肿瘤只有薄薄的头皮包裹,显得十分“脆弱”,随时可能破溃危及生命。如果不及时手术,肿瘤持续增大,已侵及矢状窦中央沟动静脉等重要血管,同时局部压迫脑功能区,会导致运动障碍,还影响到心肺功能。
医院神经外科组织了多学科会诊,结合各项详细医学检查,按照“控制出血、保护脑功能、力争全切”的手术原则,按照脑膜瘤切除分级,确定了为陈阿婆开展SIMPSON一级切除手术,全麻显微镜下大静脉矢状窦脑膜瘤切除术。
陈阿婆是80多岁的高龄患者,身体机能自然衰退,这个手术的难度在于一定要在极短时间内,切除肿瘤又不能损伤肿瘤周围的大血管。就好像要把2个粘在一起、充饱了的气球仔细分开还不能有破损,更要命的是这2个气球的形态还犬牙交错。因为肿瘤包绕重要血管,矢状窦和肿瘤之间就间隔了一层膜,破损后修复极其困难,阿婆的心肺功能难以承受这样的创伤。手术非常顺利,中央沟静脉完好无损,肿瘤被完全切除。
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争分夺秒手术中
随后,陈保东主任、周厚杰副主任医师团队为陈阿婆进行硬膜和颅骨修补术,用人工硬膜修补硬脑膜,用塑好形的二维钛板修补缺损颅骨,最后缝合头皮,确保头部正常外观。整个手术时间长达6小时。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送神经外科ICU病房进一步治疗。术后两周,陈阿婆顺利出院,目前,陈阿婆已可在家人帮扶下站立,正在进行后续康复理疗。
虽是“懒瘤”但切莫掉以轻心提高肿瘤全切率至关重要
脑膜瘤发生于脑膜细胞的良性肿瘤,好发于头皮、颅骨、眼眶、鼻窦、三叉神经半月节、硬脑膜外层等部位,中老年人较为高发。脑膜瘤的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5%~24%,仅次于胶质瘤,位列第二位。同时,脑膜瘤也是一种“惰性肿瘤”,一般平均年增长体积为3.6%,进展慢、也较少转移,所以早期患者并没有什么感觉,“一般脑膜瘤患者平均约2.5年才会出现早期症状,长者甚至可达6年之久。”这也是一些患者能忍就忍,能拖就拖的原因之一。”陈保东教授说。
虽然脑膜瘤看起来像是“惰性肿瘤”,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般随着肿瘤的膨胀性生长,患者逐渐往往出现头晕、头痛和癫痫等首发症状,也可能会根据肿瘤部位不同,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周厚杰副主任医师介绍,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疼呕吐等颅内压增高情况,应该及时就诊。
目前良性的脑膜瘤治疗中,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应争取完全切除肿瘤的同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争取达到根治目的。还有一些脑膜瘤因生长过于巨大,或者位置不佳则做不到全切。“例如深部脑膜瘤,完全切除难度比较大,因为肿瘤巨大,与神经、血管、脑干及丘脑下部粘连太紧,或者肿瘤已经将神经、血管包围不易分离,就只合适采用肿瘤次全切除辅以减压性手术,达到缩小肿瘤体积,减少肿瘤对脑的压迫作用,缓解颅内压力,保护神经功能的目的”,陈保东主任说。
据了解,少数恶性脑膜瘤无法全切,需在手术切除后放疗。医院神经外科每年都会接诊不少脑膜瘤患者,一般经过早期治疗后,都会有比较好疗效。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及临床预后至关重要。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