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肿瘤进展风险降52世界肺癌大会发布中
TUhjnbcbe - 2024/12/26 16:52:0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林清清

8月8日,第21届世界肺癌大会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张力公布了一项由他领衔的针对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双盲、随机对照三期研究结果。研究数据显示,该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显著延缓了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肿瘤进展风险下降了52%。

这是本次大会上,由组委会筛选出的3项以口头报告形式发布的临床研究之一,也是唯一PD-1联合化疗的研究。这一成果也被国际肺癌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ofThoracicOncology》选中,以快速通道方式,于同一天在线发表,说明研究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让业界期待。

最新研究成果将令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获益

张力教授介绍,癌症治疗,早期可以通过手术根治,晚期患者通常只能选择化疗、靶向治疗或者免疫治疗。近两年,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研究,是一个世界性热点。

据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居首位。肺癌分不同种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至85%,这其中约7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不适于根治性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癌。同时,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也有相当比例会发生复发或远处转移,后因疾病进展而死亡。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约70%为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这其中接近50%的患者无EGFR敏感突变或ALK基因重排,不适合靶向治疗,治疗手段有限,因此,存在着巨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此次张力教授牵头的研究,是国内免疫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首个双盲随机对照三期临床研究,以达伯舒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一线治疗该类患者。该研究在全国48家医院开展,总共招募了例患者,研究入组时间从年8月到年7月。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适合靶向治疗的患者,都可以进行免疫联合化疗治疗;而联合用药的结果,明显优于单用化疗。”张力教授表示。

肿瘤进展风险下降52%,中位生存期进展乐观

研究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达伯舒联合化疗,另一组单纯化疗。基于独立数据委员会进行的期中分析显示,截至年11月,免疫联合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9个月,即从治疗开始接近9个月肿瘤没有进展;而单纯化疗组的数据只有5个月。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进展风险下降了52%,安全性特征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

张力教授表示,两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尚在观察中,但目前数据看来很乐观:“既往历史数据显示,这一类患者单纯化疗一年生存率大约40%-50%,而在此项研究中,截止到中期分析,联合治疗组约80%的病人还生存,一年生存率接近70%。免疫治疗有一个所谓的拖尾效应,一旦病人获益,时间会比较长。这次临床试验是年7月份入组结束的,目前在持续随访中,还需要1-2年,才能报道两年生存率,再过3-5年,才能报告五年生存率。但是从现在看到的这个结果,已经是明显优于单用化疗。”

中国医药创新加快

据了解,免疫治疗是癌症治疗领域继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之后,近几年来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PD-1抑制剂在免疫治疗领域备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肿瘤进展风险降52世界肺癌大会发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