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因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CT中心主任影像诊断科CT室主任
TUhjnbcbe - 2025/1/4 21:54:00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ob4a5e5/

记者在中医院诊断楼3层见到PET-CT中心主任、影像诊断科CT室主任吴宁,已经60岁的她梳齐耳短发,戴金丝边眼镜,白大衣内露出蓝底白点的连衣裙,平底鞋,走起路来很快。

她非常忙,接受采访前刚刚结束特需门诊工作回到办公室。“现在北京疫情比较稳定,医院接待的患者量在恢复,早出晚归是常态,医院时间比在家长。以前年轻时候更忙,那会儿几乎没有晚上10点前回家。”

癌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人们常常看到不少病人确诊癌症后,怎么治疗也不见效,似乎癌症是突然发生、迅速发展、急速恶化,让人措手不及,这也更加深了人们对癌症的恐惧。

其实,癌症发生是一个长期过程,医院就诊前,癌症早已在体内潜伏多年,只是早期通常没有症状,医院检查,因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癌症可以被预防,比如HPV疫苗,它对预防宫颈癌有一定作用。此外,大多早期癌症治疗后可以治愈或长期存活。在精准医学时代,吴宁希望能够更精准、更早期地观测到疾病的本质,让人们不再谈癌色变。

提高肿瘤影像诊断水平

吴宁父母都是农学家,父亲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她成长道路上,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父母言传身教都有重要影响。

她回忆,父母都是诚实、善良、乐于助人的人,他们对科研一直保持严谨、求新的态度,即便在“文革”下放、研究条件特别艰苦时也是如此。记得父亲曾急需真菌培养皿,当时陕西农村要啥没啥,他找到当地一种农作物,经自己加工用作真菌培养皿替代品。

在吴宁眼里,父亲也是“医生”,是给植物“看病”的“医生”。“每次‘看病’,父亲都会像我现在写病历一样,记录并照相留档,以便随时查阅和总结。”

在下放期间,为了让哥哥、弟弟和她能够完成基本的高中教育,父母把三个孩子分别送去不同亲戚家,一家五口分隔四地。父亲叮嘱他们:“一定要学到一技之长,不要成为社会的包袱。”这句话至今都深深地刻在吴宁的脑海里。

年底,22岁的吴宁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分配到中医院,从事肿瘤影像诊断工作,一干就是38年。她一步一步、脚踏实地,逐渐形成肺癌筛查与早诊、肺癌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及免疫治疗疗效影像评估、肿瘤PET-CT等临床专业特长。

年,吴宁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放射科作访问学者,回国后最早将肝脏、胰腺等实质器官多期CT增强技术引进医院,并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胰腺癌等诊断水平。“当时,一位老教授在授课中讲到‘病人的病史就是一切’,这么多年来,我始终铭记这句话,尽我最大能力不错过病人病史每一个细节。”

曾经有一名骆姓淋巴瘤患者在化疗前做影像时,吴宁发现他的淋巴瘤比之前缩小了,这是怎么回事?吴宁找到这位患者询问,患者表示没有化疗,他也不知道怎么还没开始治疗病灶就缩小了,也是一头雾水,问临床大夫也没能解开迷团。直到吴宁追问病人这段时间有没有不适症状时,找到了原因。原来患者在化疗前做过一次颈部肿物活检,活检之后自觉咽痛,去医院就诊,医生给予抗生素和激素治疗,就这样一个被大家忽略的小细节,却是淋巴瘤在没开始化疗前就缩小了的原因。

一路走来,吴宁始终没有辜负父亲的叮嘱,努力将自己所看所学回报给社会。她33岁就被医院破格聘为副主任医师,四年后再次破格晋升主任医师。年,吴宁从北京协和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年至年,她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放射科和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项目(I-ELCAP)作访问学者。

年,作为常务副主任,她负责PET-CT中心组建工作,年任PET-CT中心主任,同时任影像诊断科CT室主任。吴宁告诉科室内医生:“医术是医生立身之本,不能为了搞科研、写文章而放松临床工作,要做让患者信赖、能解决临床问题的影像医生。”

PET-CT中心是一个年轻的科室,年成立之初仅有11名工作人员,吴宁说:“我当时临时受命,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对我个人来说完全是白手起家,一点一滴摸索着走。”

吴宁与国际早期肺癌筛查先驱、国际肺癌早期行动计划(I-ELCAP)创始人ClaudiaHenschke教授及合作者DavidYankelevitz教授

建科至今,诊断报告坚持高质量,始终精益求精,率先将多种影像检查方法常规运用于日常PET-CT诊断工作中,尤其在降低肿瘤PET-CT假阳性和假阴性诊断方面作出独到贡献,显著提高PET-CT诊断准确率,受到同行和患者广泛好评,同时对学科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经过数年辛苦耕耘,科室在肿瘤的PET-CT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放疗计划制定等方面已位居国内领先水平,科室拥有30余人、2台PET-CT,一套回旋加速器制药设备,尤其难得的是取得标志着可以进行放射性新药研制和临床试验的第四类放射性药物使用许可证。

吴宁介绍,科室成立14年来,探索和不断完善多学科人才建科模式,着力于培养PET-CT复合型诊断人才,已将PET-CT中心建设成为集医、教、研于一体,多学科结合、医术精湛、作风严谨的高素质技术团队。

“压力当然大。当时购进的读图工作站太少,白天让写报告的年轻大夫先用,我们高年资签报告的大夫后用,常常很晚才结束工作,甚至干到后半夜。我这手得神经性皮炎就是那时开始的,神经性皮炎主要病因就是精神紧张压力大。”吴宁指着右手手掌贴膏药处说。

推进早期肺癌筛查和早诊

目前,肺癌是我国和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指出,我国肺癌死亡率在过去30年间增长达%,占肿瘤总死亡1/4以上。原因主要是吸烟、被动吸烟和人口老龄化。

吴宁介绍,肺癌死亡率超过排名2-5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总和,五年生存率不到17%。大部分肺癌在诊断时已属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这不仅造成患者家庭沉重经济负担,也是国家医疗卫生层面的重负。

如果能够在肺癌早期就发现病灶,并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其五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其中I期肺癌如果能在检出后及时手术,其五年生存率可达85%以上。重要的是,相对于中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如放疗、化疗甚至靶向及免疫治疗,早期肺癌患者手术治疗,部分能取得治愈的效果。因此,早期肺癌发现一直被视为临床、科研的热点和难点。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成熟、发展,实现“低剂量螺旋CT(LDCT)”肺癌筛查。LDCT能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所需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为健康人群肺癌早期筛查提供技术支持。

在日本和美国,LDCT肺癌筛查很早就开始探索,尤其是美国,在早期肺癌筛查行动计划(I-ELCAP)组织年开始实施的LDCT早期肺癌筛查中,对比传统胸片,位筛查志愿受检者,肺癌检出率达2.7%,而这其中有83%的早期肺癌病灶在胸片上是被漏诊的。自此,LD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作用得以体现,得到医学界认可和接受。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赫捷(左三)与美国肺癌专家合影,其中右一为吴宁

吴宁曾于年至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I-ELCAP组织学习与实践,将规范、科学、严谨的早期肺癌筛查理念带回国内,在国内积极推进LDCT筛查工作,包括筛查机构培训、筛查对象选择和筛查方案实施等各个方面,培养了我国第一批LDCT肺癌筛查团队,显著提高了肺癌早诊率,使我国有了规范性肺癌筛查,并带动肺癌早诊早治研究。

经过十几年努力,目前每年在中医院体检中心进行LDCT早期肺癌筛查的主动受检者已近1.5万人次,形成一整套规范的筛查和随访流程。

在体检中心预约体检的受检者,由受过专业培训的研究护士监督填写基本信息调查表格,采集相应信息,并由专人录入数据库。

对于LDCT筛查涉及到的每一台CT扫描设备,都由专业CT工程师、CT应用专家、扫描技师、诊断医师共同确定最佳扫描条件。

每一次LDCT扫描均由受过筛查训练的影像科医生出具筛查报告,防癌体检中心专人对受检者的LDCT报告进行解读,并给出下一步建议。

对于LDCT可疑病灶,由专人进行跟踪随访,包括复查影像学资料的收集,病理、细胞学结果追踪,确诊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电话或信件随访,并录入数据库。无论是筛查理念、筛查流程及筛查结果,在国内都处于领先。

年,第31届国际肺癌筛查大会,吴宁作为大会共同主席向国际展示中国早期肺癌筛查的10年工作与成果,受到与会国际专家、国内同行赞扬。LDCT发展的30年,尤其是近十几年,正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黄金时期,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

这期间,LDCT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广泛开展,ELCAP也由原来的单一机构扩展为近80个医疗机构的国际组织(I-ELCAP)。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证实LDCT在人群中广泛应用的可行性、必要性,并得出丰厚成果。吴宁团队凭借在中国的大量工作与贡献,成为国内两家参与I-ELCAP的团队之一。

年,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LST)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X线胸片相比,应用LD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降低20%,全死因死亡率降低6.7%,成为LDCT里程碑式的结论。该结论奠定LD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地位,我国政府也将LDCT筛查纳入大规模惠及民生的防癌筛查项目。

年起,由国家层面决策,中医院牵头,组织9个省份开展大规模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吴宁作为肺癌组专家成员,和团队一道负责各省市参与单位的LDCT筛查技术培训及疑难会诊,承担筛查图像、LDCT报告、随访结果反馈等一系列质量控制工作。

到年,该项目已涉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每年开展数十万LDCT筛查,为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体检中心筛查人员培训、筛查团队组建及筛查结果产出、卫生经济学评估数据科学性做出巨大贡献。

在此期间,受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邀请,吴宁作为主笔人和通讯作者,制订《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编写《肺亚实性结节影像处理专家共识》,为国内肺癌筛查的临床实践工作提供指导。

虽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及国内同行在各地开展的各类LDCT筛查项目,包括社区范围、企事业单位范围的早期肺癌筛查已取得相当多的成果,但LDCT肺癌筛查在中国人群尚缺乏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年,在“健康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框架下,中医院为承担单位,吴宁为项目负责人,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与团队一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肺癌低剂量CT筛查随机对照研究,以期获得能够真实反应国人的LDCT筛查数据,为我国医疗政策制定、筛查实践展开、筛查人群选择、筛查方案制定、筛查结果的随访策略等,多方面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吴宁与年博士毕业生吕律

“最美好的医患关系”

“如果说医患关系紧张是现在普遍现象,那我想说,与吴主任相处,让我看到了最美好的医患关系。”吴宁的同事万欢说,“我想,除了吴主任本身专业技术过硬之外,还源自她与人相处时的真诚、对他人的尊重,以及时刻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不管病人是谁,吴宁都认真对待,对于病人拿来的外院影像资料,她都会逐一比对,全面分析影像和临床资料,尽可能给出对患者和临床医生有帮助的诊断和建议。

曾经有一位白姓患者因为患干燥综合症20多年,肺部问题很复杂,按经治医生的说法“你的肺乱七八糟的”,后来又得了黏膜相关淋巴瘤,累及肺、胃,经常做加强CT。吴宁几次提醒她根据病情,做薄层CT就可以了,不必要做加强。

“我明白吴主任是设身处地为我着想,不要做损伤性大的、不必要的检查。”这位患者回忆,“有一次我的CT报告提示‘胸椎内低密度灶’,我当时心里很着急,请吴主任看片子,但是不巧的是她那几天每天都出去开会。就在我找她的当天晚上,我收到她给我的留言,告知胸椎没有什么问题,还有两个结节也没有什么变化。

那一天正是平安夜,吴主任是下班后给我看片子,并及时告诉我这个好消息。我非常感动,心里热乎乎的。”她说自己与吴宁已经相识十多年,她“业务精湛,医德高尚”。

一位41岁的男性患者,因为右肺下叶腺癌做过切除术,术后三年发现右肺上叶新出现类圆形结节,边缘光整,PET-CT还表现为代谢明显增高,外院直接诊断转移,已经约好再次手术或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家属不放心,带着一线希望来找吴宁会诊。

“当时,这位患者家属带来的影像资料只有一年前,也就是术后两年的CT可供比较,那时右肺上叶结节还没出现,我们无法通过对比既往影像资料判断这个新出现结节的发生发展过程,仅凭现有的胸部CT和PET摄取增高,加上患者肺癌病史,确实很像转移。”吴宁仔细询问患者右肺下叶癌的病理亚型,认真研究现有图像,凭借各种蛛丝马迹,提出首先考虑炎性病变的诊断,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

后来,家属拿来患者两周后的胸部CT再次找吴宁看片,结节已经完全吸收消失,证实为炎性结节。吴宁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他们开心地跳起来,一直重复说:“这个专家号挂得真值!”

学生小杨曾跟吴宁出特需门诊,他说,每次吴老师出诊,众多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虽然患者很多,但对于每个病例,老师都十分认真地反复阅片,力争给出最精准的诊断和最合适的后续诊疗建议,并不厌其烦地解答每一位患者或其家属的疑惑。

吴宁和长期默默支持自己工作的丈夫

有一位5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特地大老远过来找老师咨询病情,患者来的时候十分焦虑,拿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很多问题。老师十分耐心地解答他每一个问题,并且给出适合他的后续诊疗意见。最后,患者焦虑情绪明显缓解,满意地离开了诊室。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给出诊疗意见是医生专业范围之事,安抚患者情绪也是医生应尽之责。老师给我树立了标杆,我要努力向老师看齐。”

学生吕律说:“能够硕博六年都跟着吴老师学习,我感到万分幸运,我敬重老师高尚的人格和正直的品行,钦佩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崇拜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诊断水平”。

[本文刊于《中华儿女》杂志年第14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CT中心主任影像诊断科CT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