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广东集采两个多月
“增高针”使用暴增了吗?
医院儿科:门诊咨询量很大,实际使用量未见显著增长
羊城晚报记者林清清
通讯员张蓝溪宋莉萍
“增高针”进入广东集采两个多月,有没有刺激家长对孩子“长高”的期望?5月15日-21日是全民营养周,专家提醒,儿童长高有黄金时间窗,应理性对待“身高焦虑”,家长既要防止过于焦虑“揠苗助长”,也不要以为可以等到青春期再“冲一冲”,错过生长最佳时间。“长高得过快或过慢,可能都是需要家长留意的信号。”专家呼吁,有针对性地制定生长管理计划,科学改善身高。
生长激素使用仍较谨慎
3月10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网站发布《关于公示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第一批)拟中选/备选结果的通知》。生长激素首次进入广东集采,“增高针”价格最高降幅超五成。进入集采两个多月,使用情况如何?是否刺激了家长们对“增高针”的需求?
“门诊咨询量很大,家长们都很关心,但实际使用量未见暴增。”5月18日,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孙跃玉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在儿童生长发育内分泌门诊,来咨询与长高相关的个子矮小与性早熟的门诊量,占了总量一半。”孙跃玉说,“由于生长激素和性抑制针在家长中‘知名度’很高,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