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长高,家长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补钙”,因为钙是骨骼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但实际上骨骼生长所需的营养素不止有钙这一种,还有许多其他的营养素,想要孩子长高,这六大营养素都要及时的补充。
一、蛋白质
蛋白质是长高过程的“调控者”,也是长高的重要原料。一方面,参与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分化、增殖、更新等过程;另一方面,生长激素本身也是一种蛋白质。此外,人体内很多物质的储存和运输也都离不开蛋白质的参与,比如钙离子在肠道的吸收过程就有钙结合蛋白的参与。
蛋白质根据食物来源可分为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动物性蛋白中蛋白质的含量更高,比如肉类、蛋类、奶制品等;植物性蛋白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有豆类、花椰菜、菠菜、玉米及各种坚果。对于挑食、不吃肉的孩子来说,建议家长每天给孩子补充足够量的儿童配方奶粉。
二、脂肪
很多成年人都会“谈脂色变”,但对于生长发育中的青少年儿童来说,脂肪也非常重要。脂肪是人体代谢的能量来源,它不仅能增强营养吸收,促进孩子智力发育,还有保护内脏器官、调节体温、提高免疫力等重要的生理作用。
根据脂肪酸分子的不同,脂肪可分为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其中,不饱和脂肪是对人体有益的。比如鱼类、牛油果、豆类、坚果、植物油等,都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饱和脂肪也并不意味着有害,只要不过多摄入,就不会发生血脂异常或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常见的有:猪、牛、羊等动物的脂肪。
三、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对于长高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与蛋白质、脂肪相结合,分别形成糖蛋白和糖脂,参与代谢;第二,为机体提供能量。值得注意的是:具有甜味的碳水在食用时会快速提升血糖,这对于生长激素的分泌是不利的。因此,家长要注意在睡前少给孩子吃含糖的食物。当然,也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而让孩子饿着。
根据消化时间的长短,分为快碳水和慢碳水两种。慢碳水通常被认为是更优质的碳水,是指复合碳水化合物,富含纤维,需要消化的时间更长。比如山药、南瓜、薯类、燕麦等;快碳水,被认为是相对劣质的碳水,是指简单碳水化合物,能被身体迅速消化。比如馒头、西瓜、精制面条、米等。
四、维生素
骨骼的纵向生长需要完成钙、磷往骨骼上的堆积,以及骨胶原蛋白的合成,而这个过程涉及到很多复杂的生化反应,而维生素在生化反应中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如果缺乏维生素,就有可能会导致生化反应的异常,不能够很好地合成骨骼所需要的原材料,从而影响长高。维生素的共同特点是人体自身不能独立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或者在外界因素的帮助下才能形成。根据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除了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外,还能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骨细胞的分化,维持骨骼正常的生长发育。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脏、胡萝卜、南瓜等,适量食用有利于身高增长。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它的功能很广泛。对骨代谢而言,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外黏蛋白、胶原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新鲜的水果蔬菜中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C容易被氧化,所以生活中要选择新鲜的食材。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具有多种维持机体健康的生理功能。对骨骼生长而言,目标比较明确的生理功能是促进钙、磷等微量元素在小肠的吸收。维生素D主要通过太阳光紫外线的照射,由人体皮肤自主合成,在食物中的含量非常有限,因此,让孩子多去户外,适当地接接受阳光的照射,对孩子的身高增长是有利的。
此外,还有研究认为维生素K对于人体钙的代谢和骨骼的代谢也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五、矿物质
人体对矿物质的需求量其实并不大,但如果不平衡或出现缺少时,儿童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缺铁会造成贫血,缺锌会导致生长发育障碍等。这些矿物质营养素,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只能通过食物获取。动物肝脏、精瘦肉、鱼肉、蛋黄等含有丰富的铁、锌;奶制品、肉、蛋类是矿物质钙的优质来源,海带、紫菜、干贝类是碘含量相对较丰富的食物。
六、水
喝水虽然不能直接帮助增高,但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身体健康和发育仍然非常重要。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推荐,低身体活动水平的6岁学龄儿童每天至少饮水ml,一天中饮水和整体膳食(包括食物中的水、汤、粥、奶等)水摄入量共计为ml。推荐7~10岁学龄儿童每天至少饮水ml,一天中饮水和整体膳食水摄入量共计为1ml。在高温或高身体活动水平的条件下,还应适当增加饮水量。(谢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