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因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肺癌手术14天就回到岗位,因为她是重庆邢
TUhjnbcbe - 2025/5/11 18:12:00

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她的脚步从未停歇,余户家庭多名居民,每家每户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扎根社区17年,她把百姓冷暖时刻挂心间,而百姓,也把她当成了贴心人。

社区知心大姐

头脑里装着“大数据”

谢兰是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也是地地道道的邢家桥人。年,她从个体户转为社区工作者。年,谢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经选举,她正式成为社区干部。

当社区干部十多年,辖区余户家庭多名居民,每家每户的情况,在她脑海里有个大数据。她很自豪地说,在这方面,新来的年轻人比不过她。“我有个习惯,有人来社区办事,他们在填写材料的时候,我总会跟上前瞄一眼,大概姓啥叫啥,年龄,长相等,都会记一下,这些年已经形成习惯了。”也正是这样的习惯,谢兰记忆力超好,走哪儿都能与居民百姓打成一片。

成立于年的邢家桥社区,占地1.3平方公里,社区常住人口由农转非居民、老街旧城拆迁安置户、购买商品房拆入户三类人群组成。虽说邢家桥社区是整个两江新区直管区内最早进行开发建设的区域,但20余年过去,由于建设标准低,这里街道狭窄、楼宇密集、活动空间局促,房屋漏水问题突出……

人人都说,在邢家桥社区,没点能耐,当不了书记。谢兰是个奇迹,不仅当了书记,还当好了书记,还当成了让居民心服口服佩服的好书记。

热脸贴“冷屁股”

“一户一策”换群众笑脸

人熟、地熟,在邢家桥社区,谢兰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不过,在社区安置房综合整治这个项目上,似乎居民们并不“买账”,很多老朋友、老邻居也没给她面子。

修建于年的邢家桥安置房,年久失修。年2月,经两江新区管委会批准,邢家桥社区安置房综合整治项目成为两江新区管委会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在不少人看来,这是一件大好事,居民不花一分钱,房前屋内的居住环境能得到极大改善,但谢兰没想到,工程开展却并不顺利。“工作没得技巧,就是热脸贴冷屁股。再刚的人,心也会软下来。”为推进这项工程,谢兰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放弃晚上和周末休息时间,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各个击破。“父母解释不通就找子女,子女解释不通就找亲朋好友帮忙,实在是再解释不通,我都厚起脸皮一次又一次上门,拒绝一次,两次,三次……等个嘛,有户人家等到20次,总有了稍稍地松口。”谢兰告诉记者,有位姓田的居民很“刚”,“刚”到无法沟通,对方不仅自家不整治,也不允许管道线路从他家外墙经过。“上门找他,不开门,说睡觉了,态度强硬,就是不整。我毕竟住在这里几十年,整个家庭成员也很熟悉,后来给他哥哥做工作,哥哥给他说不通,又辗转找到他嫂子……来来回回十多次,最后终于松口,但提要求必须在45天内整完。”谢兰很欣慰的是,小田还在社区去劝那些仍在“刚”起不让动工的居民,带着他们看自家样板间,以自身感受告诉大家“整了好多了,旧房变成了花园洋房”。

坐不住、躺不下

癌症手术14天后就回社区了

谢兰穿着工装,挽起头发,精神干练,在社区居民眼里,她精力旺盛,干事麻利,是个“女汉子”。去年,谢兰被确认患上肺癌,她没给任何人说。“我觉得没啥,长了瘤,找时间去割了就是个嘛。”直到今年手术,医生也没见过这么“心大”的患者。

“今年4月4日住进去,我原本想的手术后休息三天,刚好清明节,然后节后就能上班了。”医生建议她最好休息半年,但她很不听“招呼”,手术后14天,连线也没拆,就回社区了。

“怎么办嘛,我感觉自己就是精力旺盛,坐不住,也躺不下来。”就在谢兰重返社区的当天,得知有户居民因房屋漏水起了争执,赶到现场,谢兰一边语言安抚,一边上前拉住情绪激动的居民,一番苦口婆心的协调,总算化解了怨气。那时,大多数居民都还不知道谢兰刚刚做完手术,所以,看到她出现,反映问题的,提诉求的,一个问题接着一个,等谢兰回答完,回到办公室坐下,脸色煞白,发现手术伤口崩开了,医院处理。

“遭医生和家人说惨了,以后还是不能这样了。”不过,嘴上虽这么说,在家没待两天,谢兰脚又痒了。“坐不住,更不喜欢躺着,没事就喜欢在社区转转,已经形成习惯了。”谢兰说,她就喜欢行走,她的工作地在“路上”而不是办公室。

居民的爱心中药

她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以前,谢兰只要在社区出现,居民们总是把她围着,争前恐后,你一句我一句反映问题,有的甚至拉着她直奔现场。谢兰也是个闲不住的人,也喜欢行走在社区,随时随地搜集问题,解决问题。

如今,她在社区居民堆里转转,准备到工程现场看看进度,其实很有难度,因为居民心疼她的身体,不想让她出来“吸灰”,对身体康复不好。居民们有时候在社区楼下歇凉,看到谢兰出现,她正准备往施工现场去,准会被阻拦回来:“你跑起去干啥子嘛,工地上那么大的灰,你还在咳嗽,快回去休息。”居民们对谢兰的好,她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今年4月,得知谢兰刚做完手术,不少居民找来偏方,为她熬药,希望她早点康复。56岁的黎国平便是其中一位。“上次看她出来还在咳嗽,我平时也喜欢弄点草草药,清热止咳也都在喝着。所以看到她平时这么忙,要说那么多话,口干舌燥的,多喝点清热的总没错。”黎国平每次外出找草药,总会跑很远,因为只有在深山老林比较偏远的地方才容易找到草药。“她拿回来熬好,给我喝熬的头道,她喝二道三道。”谢兰回忆,不止黎国平,社区常常有居民拿着塑料瓶递给她中药喝,自己刚喝完一会儿,居民一阵小跑回家又捎来一瓶。

换位思考

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

在别人看来,社区工作难做,很累。但在谢兰看来,如果掌握了方式方法,其实并不累,也很暖心。即便是邢家桥社区安置房综合整治项目,前期有不少居民和她“刚”,但她也很明白,居民之所以找到自己,那是因为他们对社区干部的信任,需要得到切实的帮助。

“对我们而言,首先态度要热情。要有‘热脸贴冷屁股’的姿态,对方再不舒服的情绪,也不会冒火。其次,耐心倾听,换位思考。把握他们的真实需求。比如有的来社区,可能是想找工作,可能是想吃低保……”谢兰说,不管哪种需求,社区干部都要站在居民的角度,为他们想办法解决实际的困难。

电话24小时开机,辖区上万居民,大事小事,有时甚至半夜三更都要起床处理。社区工作太琐碎,太繁忙,不少亲朋好友劝谢兰不干了,回家带带外孙儿,养养身体。

很多人都曾问过谢兰,那么辛苦,为何还坚持了17年。“我们的日常就是和社区居民打交道,也是他们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的重要纽带。”谢兰坦言,今年50岁了,家人都劝她退休,但自己还有牵挂,她希望能迎来邢家桥社区安置房的完美蝶变,亲眼看到居民们搬进改造后的房屋。

▲居民给她熬的药,她倒进壶里随身携带。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周小平/文李野/图

1
查看完整版本: 肺癌手术14天就回到岗位,因为她是重庆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