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读书”优质电子书免费借阅~
近两个月来,我们目睹了许多名人的生生死死,也不得不开始直面“疾病”和“死亡”这两个沉重的课题。
为了让你们更好的理解“生存与死亡”,博库君想推荐一本经典好书,书名叫做《当呼吸化为空气》。是美国医生保罗·卡拉尼什的自传回忆录,书中记录了他在患肺癌将死之时对生活、人性、生死的深沉思索。
这是保罗的第一本书,这也是他的最后一本书。
扫码即可阅读全本
保罗·卡拉尼什,美国天才医生。可这个上帝的宠儿,却在年3月刚刚登上人生巅峰的时候,突遭肺癌离开人世。
临死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请一定要出版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是天才医生和将死病患双重身份的他,对生活、人性、生死、医疗最深沉思索,他希望“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的火焰,我也会用来照亮你眼前的路。”
所幸,保罗的愿望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
这本《当呼吸化为空气》出版不到一年就畅销近万册;它登顶《纽约时报》非虚构类榜单榜首,在美国亚马逊畅销总榜位列第一;出版后授权英、美、法、德、瑞典、希腊、印度、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
近在咫尺的死亡阴影
35岁之前,保罗就是我们羡慕的人生赢家: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获得者……然而他却在此时患上了肺癌,全世界只有0.%的人,会在36岁前患上肺癌。
“肺上布满了数不清的肿瘤……这是癌症,而且已经扩散得很厉害了……我已经看过几十套这样的片子……但眼前这套片子不同:患者是我自己。”
“我不想死。”病房里,保罗和妻子相拥流泪。
可在同时,保罗也清楚,自己不能放纵太多的情绪在患癌的悲伤中——对见过许许多多死亡的“医生”保罗而言,比起别人,他对死神更亲近、更熟悉,也更麻木。
他逼自己拿出作为专业医生的沉稳,有条不紊地了解自己的病:“我对死亡已经做足了准备。我甚至自我感觉良好,完全接受现实,有种万事俱备的笃定感。”
但短暂的“笃定”终究不能长久,在越过越慢的时间流逝中,保罗慢慢失去了希望的等待: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几天?几个月?还是几年?
“看得出来,在护士眼里,我不是病人,是个‘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在任务栏前面的方框里画个勾。”
他开始痛恨自己的脆弱,他开始反思自己作为医生的无能,他更开始认真思考活着的意义——“我这当下,到底该怎么活啊?”
▼
我到底该怎么活啊?
“Ican’tgoon,I’llgoon.”
(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
这是《等待戈多》的作者塞缪尔·贝克特的低喃,也是对当下“住院医生”保罗最真实的写照。
“当时的我在疼痛中醒来,又要面对毫无意义的一天……我下了床,向前一步,一遍遍重复着完整的句子: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
在那段难熬的治疗时光里,保罗即便已经在残酷的现实中意识到:“我无法前行。”但他的心中却总有个声音在对他呐喊:“我仍能前行。”——“生”的意义在于前进,即使死亡尽在咫尺,但直到真正死去的那一刻,人仍然是活着的。
于是,保罗逼自己找回拼命三郎的工作状态。他拿起外科手术刀,穿上蓝色手术服,马不停蹄的天天手术到深夜。
“道德义务是有重量的,有重量的东西就有引力,所以道德责任的引力又将我拉回手术室……我会把死神当作一个威风凛凛、不时造访的贵客,但心里要清楚,即使我是个将死之人,我仍然活着,直到真正死去的那一刻。”
于是,保罗将所剩不多的生命倾注到文字写作中。他用毫无忧伤而令人敬畏的语调地述说着自己零零总总的一生,写下自己和病魔做斗争的心路历程和面对死亡的感悟。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保罗笔耕不辍,完成此书成为他活着的目的......常常午夜时分文思如泉涌……在肿瘤医生的候诊室也不忘写个几段……因为化疗,他的指尖出现了龟裂现象,很痛。”(保罗的妻子露西,在书的后记里痛苦回忆着)
保罗对死亡的豁达让人动容,他让我们知道:我们只有在取舍间知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依依不舍的时候依然有勇气面对离别。
“在知道自己得癌症之前,他也知道自己会死,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知道自己得癌症后,还是知道自己会死,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两者其实并无差别。”
所以,被病魔折磨的他,不再因为自己的失去而抱怨,而是用尽自己生命最后的一切,为心爱妻子的未来生活而奋斗。
正如蔡康永所说:“如果觉得活得轻飘飘,没有什么意义,那么这本书会像一个镇纸,令我们想起生命的重量。”如果你不知道“活着的意义”,那么博库君建议你翻开这本书,去真实地感受生命弥留之际。
▼
一个悖问
“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一两年的时间,你会选择做些什么?”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些问题,可当你真正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却会感觉无论做什么,似乎都没有什么意义。
就好比保罗,努力写作、坚持做主治医生,或是去拿一个没什么大用的毕业证……可生命已无多,再拼搏,又能拼出什么?
保罗与妻子
然而这“一两年”真的是局限人的原因吗?
仔细想想,其实不能这么绝对,即便现在还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时间足够施展拳脚,扪心自问,你又真的能够做成什么呢?
一年可以很长,五十年也可以很短,生命的质量和长短无关,而在于你活着的样子。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死,却可以决定自己生时的每一刻。
张爱玲说:一个人一生中会死三次,第一次是脑死亡,意味着身体死了;第二次是葬礼,意味着在社会中死了;第三次是遗忘,这世上再也没有人想起你了,那就是完完全全地死透了。
保罗是伟大的,他用这部回忆录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让世界记住了他的名字。然而绝大多数人成为不了保罗,该怎么办?
生而为人最大的骄傲,并不来源一个人拥有什么,而是取决于一个人去做什么。
正如保罗所说:
即使我是个将死之人,我仍然活着,直到真正死去的那一刻。
别因为你要死了,才去做或者不去做某件事情,而是要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去做。
平凡的我们,只需去珍惜活着时每时每刻的当下,为想要的人生努力,为所爱之人的奋斗,足矣。
-END-
推荐书目
《当呼吸化为空气》
点击下方蓝字“阅读原文”,即可免费借阅~
往期精彩:
金庸已逝,江湖不灭:大侠,再见!
老舍:如何有趣地读书,我有5个简单的小方法
一代名嘴李咏去世:“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