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因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CSCO中国好声音驱动基因
TUhjnbcbe - 2021/2/25 3:26:00
白癜风是否传染         http://m.39.net/pf/a_4512728.html

整理:Janet

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发表于国际各大医学期刊。随着NSCLC相关驱动基因的不断发现,其分型逐步向分子学类型转变,逐渐成为NSCLC诊断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的关键,但不同的驱动基因表达是否对化疗药物产生不同影响尚无明确结论。CSCO年会上,有幸邀医院的程颖教授、中医院的李峻岭教授、医院的张沂平教医院的王慧娟教授一起分享他们进行的有关驱动基因明确的肺癌患者化疗的临床研究。

王慧娟教授:大家好,我们现在是在年CSCO大会的现场,应肿瘤资讯邀请,本次会话将主要探讨驱动基因明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的新进展。我医院的王慧娟医生。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与肿瘤界的大腕——医院的程颖教授、中医院的李峻岭教授以及医院的张沂平教授一同探讨这个话题。首先恭喜程院长,上个月您的关于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一线吉非替尼联合培美曲塞研究的临床结果发表在JCO杂志,在肿瘤界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JMIT研究的整体情况及对我们未来的实践有什么影响?

程颖教授:JIMT研究是在东亚人群中进行的一个随机对照的II期研究,.2~.8总共1年半的时间,从35家中心共入组了位病人。随机(按2:1)将病人分为两组,一组采取标准治疗,即对EGFR阳性的病人选用单药吉非替尼,另一组是在应用吉非替尼的基础上联用现在腺癌化疗中*性最小、疗效最好的培美曲塞做对照,仅仅1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入组,速度非常快。此研究结果在年的WCLC上也做了口头报告,应该说是对我们的肯定,令人鼓舞,研究发现G+P组患者的PFS延长了近5个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研究呢?大家知道,对于EGFR阳性的病人,一线使用TKI当然是首选,但是1年左右就会出现耐药,那么如何克服耐药就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特别现在讲要预防耐药。很多时候肿瘤有很大的异质性,在进行基因检测时候可能有不同的丰度,同时还有其他因素的参与,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主要想看是否能够做到预防耐药,所以说这个研究是一个“锦上添花”的项目,得到了非常好的结果,也在JCO上发文。当时我们在选择和化疗药物联合时,也考虑到是否有这样的协同,或者说至少能够增效,就选择了培美曲塞。我们在进行研究设计时已经预想了很多问题,比如耐药、二代或三代TKI面世之后的联合治疗等,或者说无论在野生型还是未知型肺癌患者,化疗药物在临床上仍然有前景,那么在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也应该可以应用,除可以做序贯治疗外,这种同步应用的模式在JMIT研究也看到了很好的疗效。化疗有它的未来,也有它的定位,我想在目前国内第三代TKI还未上市的情况下,这种治疗无疑是给我们像强心剂一样注入了新的活力。

王慧娟教授:谢谢程颖院长,请问李老师和张老师对JMIT研究有何看法?对临床实践有何影响?

李峻岭教授:我觉得这个研究的影响很深远,颠覆了我们过去对化疗和靶向药物联合增效固有的概念,研究数据非常有其道理。前期临床前研究发现培美曲塞和TKI药物的联合有增效作用,现在将其运用到临床上也得到了验证,这两个药物的联合是非常有智慧的设计。大家知道培美曲塞是一个安全性非常好的药物,TKI也*性很低,联合应用后其不良反应是不会重叠的,而且PFS有非常明显的延长,对患者生活质量不会有影响,因此达到了我们所说的用最简单的治疗最好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最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临床指导意义很深远。

张沂平教授:JMIT研究给临床医生带来很多值得思考以及探索的问题。对于EGFR突变的病人,临床一定使用TKI治疗,其中位PFS不到一年就出现进展,但有的病人可以两三年再进展,甚至有的病人几个月就进展,这其中也存在很多可能异质性的问题,或者其他共存基因的问题。通过JMIT研究,我们可以更多地思考到底对哪种类型的EGFR敏感突变病人,除了替代联合培美曲塞可以进行更优化的选择,我觉得对临床非常有指导意义,值得更深的探讨。

王慧娟教授:刚才三位老师的讲解使我们对JMIT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家一致认为这个研究是一个非常优秀、有智慧的研究。下面想请问李峻岭教授,首先恭喜您的一项关于“中国ALK阳性病人一线使用培美曲塞化疗疗效的临床研究在ThoracicCancer上发表,请您介绍一下这个研究的基本情况以及对临床实践有什么影响?

李峻岭教授:这是一个回顾性的总结,大家知道对于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国内唯一的靶向药物是克唑替尼。在临床研究中,一线使用克唑替尼可以给患者带来10~14个月的中位PFS,如果出现进展,后续治疗目前在国内除了加入临床科研之外,还没有合适的靶向药物来应用。培美曲塞的临床应用可以说给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改变,而且它在前期诱导治疗之后的后续维持治疗也成为了目前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研究发现,对于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多靶点叶酸抑制剂培美曲塞能够带来非常好的疗效的改善。现阶段,无论是野生型还是突变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依然是治疗的基石。在前期病理诊断基础上,我们后续会进行分子靶向检测,在分子靶向检测结果出来之前,我们仍然希望患者能够积极地治疗。医院一线使用培美曲塞和铂类联合治疗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生存数据和安全性的评估时,发现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的患者中位PFS达到了9.5个月,有效率接近35%,疾病控制率接近85%,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此研究更进一步证实,不管是否存在基因突变,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依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必要的选择。

王慧娟教授:程老师您对这个研究有什么看法?

程颖教授:李教授这个研究应该是回顾性的,那时可能我国克唑替尼还未上市,或者说部分病人因为资金的问题可能无法使用,这个研究为对此类病人有很好的启示。在腺癌病人中,很多有这样或那样的突变,但是有的病人因为经济问题,治疗过程中一定有化疗药物的参与,究竟用哪些药最好,我想李教授的研究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这类病人可能选择培美曲塞是最好的选择。同时,目前对于ALK阳性的病人也在讲联合治疗,之前我们在会议上讲联合化疗的时候,其实也谈到了ALK相关的研究。ALK抑制剂的中位PFS是11个月左右,现在有一项关于克唑替尼与培美曲塞联合的研究正在进行,和JMIT研究有相同之处。我们希望能进行此类研究,看看联合、序贯和单药到底哪个的效果好,这会给临床非常多的启示。

王慧娟教授:关于这样的研究,张老师可能也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下面想请您介绍一下您在cancermedicine上发表的关于ROS1重排阳性的NSCLC患者在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中获益的研究。同时,您的文章中不仅有ROS1的患者,还有ALK阳性的患者,也希望请您就刚才李老师的文章以及您自己的研究情况给我们做个简单的介绍,谈谈它对未来有什么影响?

张沂平教授:现在进入分子时代,非小细胞肺癌里有很多驱动基因被发现,同时也有相应的靶向药物可以应用。在这个时代,如何为这些病人选择化疗方案也是临床医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CSCO中国好声音驱动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