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决策,双向保护
年,山东聊城“假药”案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医院肿瘤科主任陈宗祥为了给一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争取最后一线生机,推荐其使用了未在国内上市的靶向药——卡博替尼,不想却因此被卷入一场巨大的法律与舆论纠纷之中。新药、新的治疗方案到底能不能用、又该怎么用成为当时的探讨焦点之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近两年肺癌治疗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开启了晚期肺癌治疗3.0时代的大幕。根据年ESMO大会上KEYNOTE-最新公布的5年生存数据,免疫单药对比化疗组OS率提升近一倍(31.9%vs.16.3%)。喜人的数据启发了新的治疗思路——如果将其应用于更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用于术前新辅助治疗呢?目前,多个NSCLC新辅助免疫治疗Ⅱ期研究给出了积极的答案。Checkmate、LCMC3、TOP、NADIM等研究虽然治疗方案和时机不尽相同,但均显示整体疗效优于新辅助放化疗,其mPR率最高可达83%。“我们迫切希望借助新辅助免疫治疗,为更多患者争取手术机会,增加治愈的可能性。”在《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国际专家共识》定稿会上,广医一院梁文华教授曾表示。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尚缺乏大型Ⅲ期研究最终结果支撑的前提下,免疫治疗药物的说明书上并未写明可用于NSCLC新辅助治疗,因此不乏一些国外的专家认为,共识的出现为时过早。CellResearch(《细胞研究》)杂志副主编李*生教授则表示:“如同办杂志一样,我们要制订中国人自己的标准,要提出适合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一些理念,不能总被国外的价值观和理念牵着走。”当下,新辅助免医院陆续开展,以广州医院为例,已开展余例次。何建行教授表示:“既然临床上已有实践,那么就需要有一个指引。等所有证据都出来了,制订的就不是共识,而是指南了。”作为该共识牵头人,何建行教授指出:“制定这份共识就是要实现两方面目标,一方面对患者有所帮助,另一方面也要保护我们医生。”“医院的临床经验总结到一起,采取大多数效果更好的来给出一个具体执行方案,以减少副作用,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共识作为一种集体决策产物,在出现纠纷时,可作为法律举证,这对于每位医生来讲也是一种保护。”他进一步解释道。谨慎打磨,求同存异
此次共识针对NSCLC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是否可行、使用周期及手术时机等给出了9条建议。虽然内容不多,但从启动到定稿,中间历经了将近一年时间。同时与初稿相比,共识多达50%的内容在讨论过程中被修订。《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国际专家共识》
共识一:可切除的IB-IIIA期NSCLC患者可考虑术前使用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或新辅助单药免疫治疗。
共识二:新辅助免疫治疗暂无明确预测作用的疗效标志物,无须基于标志物指导用药,但具有EGFR敏感突变/ALK融合等疗效负性因素时须慎重使用。
共识三:新辅助免疫治疗推荐使用2-4个周期,每2周期复查评估以制定后续治疗计划。
共识四:有条件的患者优选PET-CT评估新辅助免疫治疗获益,可结合肿瘤标志物或ctDNA负荷监测进行评估。
共识五:末次新辅助免疫治疗结束4-6周后可进行手术治疗。
共识六:暂无证据显示新辅助免疫治疗影响手术操作难度及安全性,但须提防罕见风险。
共识七:新辅助免疫治疗术后须由有经验的病理医生评估及报告病理缓解情况,包括主要病理缓解(mPR)率、完全病理缓解(pCR)率。
共识八:新辅助免疫治疗后非进展患者,术后可继续维持免疫治疗至一年。
共识九: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考虑尝试免疫治疗和/或化疗诱导,降期后重新评估手术可能性。
扫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