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内科之消化系统疾病回顾
TUhjnbcbe - 2021/5/23 19:44:00
北京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胃食管反流病

1.胃食管反流病(GERD)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2.发病的主要机制为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障碍。

3.反流和烧心是最典型的症状,常发生在进食后1h。

4.非典型症状可出现胸痛,类似于心绞痛。

5.癔球症指病人诉咽部不适,异物感,堵塞感,但没有真正的吞咽困难。

6.胃镜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最准确的方法。

7.首选治疗药物和首选维持药物均为为质子泵抑制剂,其次为H2受体拮抗剂。

慢性胃炎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

2.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的症状。

3.胃镜及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胃炎及其分型的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4.A型胃炎为自免性胃炎,好发于胃体,常伴有恶性贫血,血内因子抗体及抗壁细胞抗体阳性,胃酸显著降低。

5.B型胃炎好发于胃窦,多为Hp感染引起。

6.Hp感染治疗首选四联治疗,即1种质子泵抑制剂+1种铋剂+2种抗生素。

消化性溃疡

1.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高于胃溃疡。

2.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球部,胃溃疡好发于胃角及胃窦小弯。

3.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特点为饥饿痛,胃溃疡的疼痛特点为餐后痛。

4.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导致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药物。

5.巨大溃疡指溃疡的直径>2cm。

6.抑酸药疗效差的溃疡:低胃酸的胃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癌性溃疡和巨大溃疡。

7.易出血的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和卓-艾综合征。

8.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更高。

9.消化性溃疡的癌变率很低。

10.胃镜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检查方法和金标准。

11.X线钡餐造影为诊断消化性溃疡的次选方法。

12.快速尿素酶实验是侵入性检查Hp感染的首选办法。

13.非侵入性检查Hp感染的首选方法是14C尿素呼气试验。

14.良性胃溃疡直径常<2cm,X线表现为龛影在胃腔轮廓之外。

15.恶性胃溃疡直径>2cm,X线表现为龛影为胃腔轮廓之内。

16.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

17.进行Hp感染根治治疗时,应在治疗后至少4周后复查Hp。

18.活动性动脉出血应应用PPI+胃镜下治疗,必要时介入;裸露血管应应用PPI+胃镜下治疗;血凝块应应用PPI,必要时胃镜下治疗;溃疡不伴血迹应应用PPI。

肠结核

1.90%的肠结核由肺结核引起。

2.肠结核主要经口感染,好发于回盲部。

3.溃疡型肠结核常伴腹泻,无脓血,无里急后重。

4.增生型肠结核以便秘为主。

5.溃疡型肠结核X线钡剂灌肠可出现特征性X线钡影激惹征。

6.确诊肠结核首选结肠镜+活检,若发现干酪性肉芽肿与抗酸杆菌即可确诊。

7.肠结核形成的溃疡常呈横行走向,克罗恩病形成的溃疡常呈纵行走向。

结核性腹膜炎

1.结核性腹膜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时腹腔内结核灶直接蔓延,常继发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和肠结核。

2.结核性腹膜炎可出现腹部揉面感,但并非特异性体征。

3.结核性腹膜炎可出现腹泻,便秘交替,不出现脓血便。

4.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最有价值的检查是腹腔镜+腹膜活检。

5.结核性腹膜炎腹水为渗出液,ADA活性增高,但需要排除癌性腹水。

炎症性肠病

1.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罗恩病(CD)。

2.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局限于粘膜与黏膜下层,呈连续性,故少见穿孔,瘘管形成。

3.克罗恩病常累及常闭全层,呈节段性,故多见瘘管形成,但少见穿孔。

4.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克罗恩病好发于回盲部。

5.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病理为浅溃疡,隐窝脓肿。

6.克罗恩病的典型病理为纵行裂隙溃疡,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以及鹅卵石样改变。

7.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与腹痛。

8.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控制后可缓解的肠外症状有: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和口腔复发性溃疡。

9.与溃疡性结肠炎常一起出现的肠外症状有: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淀粉样变性和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

10.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临床分型为慢性复发型。

11.中*性巨结肠可由低钾,钡剂灌肠,使用阿托品等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引发。

12.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出现腹胀明显,腹膜刺激征阳性,首先考虑中*性巨结肠。

13.中*性巨结肠常以横结肠最严重。

14.氨基水杨酸制剂适用于轻中度的溃疡性结肠炎,若病变在小肠+结肠,采用柳氮磺吡啶;若病变在结肠,采用控释剂(美沙拉嗪等);若病变在乙状结肠+直肠,采用灌肠;若病变在直肠,采用栓剂。

15.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的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16.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氨基水杨酸制剂维持治疗疗效不佳,症状反复发作,激素依赖者。

17.克罗恩病的三大症状为腹痛,腹泻,体重下降。

18.克罗恩病腹泻一般不出现脓血便。

19.克罗恩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肠梗阻。

20.克罗恩病可出现肛周脓肿,肛瘘等肛周病变。

21.溃疡性结肠炎可出现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阳性;克罗恩病可出现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阳性。

22.氨基水杨酸制剂对克罗恩病疗效有限,用于维持治疗时仅适用于症状轻且病变局限的患者。

23.糖皮质激素对克罗恩病疗效较好。

24.克罗恩病最常用的维持药物为硫唑嘌呤和巯嘌呤。

肠易激综合征

1.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需排除器质性病变后才可确诊。

2.肠易激综合征的腹痛常位于下腹和左下腹。

3.肠易激综合征的腹泻绝不会出现脓血便。

4.肠易激综合征可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5.肠易激综合征得诊断需要病程6个月以上且近3个月内反复发作腹痛。

6.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使用吸附止泻药,但不宜长期应用。

肝硬化

1.病*性肝炎(尤其是HBV感染)是我国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

2.慢性酒精中*是欧美国家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

3.假小叶的形成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变化。

4.肝硬化早期可出现肝肿大,晚期出现肝缩小。

5.肝硬化任意时期都可出现脾肿大。

6.肝硬化会导致雌激素,促黑素,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增高;雄激素,糖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减少。

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常见的并发症。

8.腹腔积液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9.自发性腹膜炎得常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10.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因。

11.肝硬化患者可出现低钠,低钾,低氯性碱中*。

12.当肝硬化患者出现肝区疼痛,肝大,血性腹水和无法解释的发热时需考虑肝癌。

13.肝肾综合征得特点为尿量降低,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血肌酐>μmol/L,尿钠降低。

14.门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为脾迅速增大,腹水增多和腹胀明显。

15.肝硬化患者利尿应用呋塞米+螺内酯。

16.肝硬化患者放腹水,每放ml需补充8g清蛋白。

1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治疗首选生长抑素和奥曲肽,无效者用内镜治疗等。

18.肝硬化失代偿期禁用干扰素。

19.自发性腹膜炎治疗首选头孢哌酮或喹诺酮类药物。

原发性肝癌

1.肝癌最常见的病理分型为块状型。

2.结节型肝癌直径<5cm。

3.小肝癌指单个癌结节<3cm或相邻两个癌结节之和<3cm。

4.肝癌最早的转移是肝内转移。

5.肝癌血行转移最常见于肺。

6.肝淋巴转移最常见于肝门淋巴结转移。

7.肝区疼痛是肝癌最常见的症状。

8.肝脏肿大是肝癌最常见的体征。

9.伴癌综合征种常见的为自发性低血糖症和红细胞增多症;罕见的为高钙血症,高脂血症和类癌综合征。

10.甲胎蛋白(AFP)是诊断肝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其浓度与肝癌大小正相关。

11.在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瘤得基础上,AFP>μg/L是诊断肝癌的条件之一。

12.肝癌CT平扫呈低密度占位,增强CT呈“快进快出”。

13.早期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癌首选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14.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与无水乙醇注射可用于直径≤3cm的肝癌的治疗。

15.肝动脉栓塞是非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常用的方法。

16.肝癌一般不做全身化疗。

肝性脑病

1.肝性脑病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性肝炎后肝硬化。

2.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便秘,放腹水,高蛋白饮食等。

3.氨中*学说是肝性脑病发病最重要的机制。

4.氨对脑的*性主要体现在干扰脑细胞的三羧酸循环。

5.脑内氨增高还可增加谷氨酰胺合成,导致脑水肿。

6.芳香氨基酸经代谢产生β-羟酪胺和苯乙醇胺,结构类似于去甲肾上腺素,称为假性神经递质。

7.扑翼样震颤可见于肝性脑病的1,2,3期。

8.肌张力增加和腱反射亢进可见于2,3期和4期浅昏迷。

9.诱发电位,临界视觉闪烁频率和心理智能检测可用于轻微肝性脑病的诊断。

10.血氨正常值为18-72μmol/L。

11.肝性脑病治疗中利尿剂剂量不宜过大,大量放腹水后及时补充清蛋白。

12.肝性脑病控制感染宜选用肝*性小,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三代头孢。

13.肝性脑病禁用阿片类,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药物。

14.肝性脑病急性期禁食蛋白质。

15.肝性脑病患者可采用L-鸟氨酸-L-天冬氨酸促进氨的代谢。

16.肝性脑病患者可采用氟马西尼拮抗苯二氮卓类受体和支链氨基酸拮抗芳香族氨基酸。

胰腺炎

1.我国最常见的急性胰腺炎病因是胆石症。

2.国外最常见的急性胰腺炎病因是过量饮酒。

3.过度禁食是急性胰腺炎的最常见的诱因。

4.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为胰蛋白酶激活进而激活弹力蛋白酶,胶原酶,脂肪酶,胰舒血管素和磷脂酶A。

5.急性胰腺炎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胰腺不同程度水肿,充血,出血和坏死。

6.急性腹痛为大多数急性胰腺炎的首发症状,吐后不会缓解。

7.休克是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8.Grey-Turner征和Cullen征是重症胰腺炎的体征。

9.胰周脓肿常出现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3周。

10.胰腺假性囊肿常出现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4周。

11.血淀粉酶是急性胰腺炎首选实验室检查。

12.血淀粉酶和血脂肪酶的高低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不相关。

13.血糖>11.1mmol/L提示胰腺坏死,预后不良。

14.血钙<1.87mmol/L提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预后不良。

15.腹部超声是急性胰腺炎常规初筛影像学检查。

16.增强CT有助于明确急性胰腺炎的胰腺坏死程度。

17.腹腔积液的出现提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18.禁食和胃肠减压是急性胰腺炎的基础治疗。

19.防治休克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任务,所以应该及时补充体液。

20.抑制胰酶活性的药物:抑肽酶,加贝酯。

21.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生长抑素,胰蛋白酶抑制剂。

22.急性胰腺炎禁用吗啡和阿托品止痛。

23.慢性胰腺炎四联征:腹痛,体重下降,糖尿病和脂肪泻。

消化道出血

1.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的消化道出血。

2.一次出血量>ml即为消化道大出血。

3.消化道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好发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后壁。

4.门脉高压出血是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死因。

5.消化道出血后24h内可见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

6.胆道出血三联征:胆绞痛,梗阻性*疸和上消化道出血。胆道出血常呈现周期性出血。

7.贲门粘膜撕裂常发生于剧烈呕吐后。

8.每日消化道出血量>5ml可出现黑便。

9.每日出血量>50ml可出现黑便。

10.胃内积血>ml可出现呕血。

11.出血量>ml可出现休克。

12.Hb每下降1g,出血量大约是-ml。

13.消化道出血首选检查为胃镜检查。先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再诊断下消化道出血。

14.若出现肠鸣音活跃,血红蛋白进行性降低,血尿素氮持续升高,提示出血未停止。

15.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时禁行钡餐检查。

16.消化道出血补液先补平衡液,再补胶体液,最后考虑输液。

END

糖霜Frost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科之消化系统疾病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