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有些人抽了一辈子的烟却不得癌症,而有些人不抽烟却得了癌症?这也许正是导致很多人心存侥幸,从而难于下定决心戒烟的原因之一。今天就来和大家分析这其中的道理。
01
从逻辑层面来分析
其实这个问题运用基本的概率思维就完全可以理解。世界万事万物,多数是一种概率的存在,极少有绝对。抽烟这件事也是如此,抽烟的人不是一定会得癌症,而不抽烟的人也不是一定不会得癌症,但可以肯定的是,抽烟的人患癌症的概率(可能性)比不抽烟的人要高,这就像刻苦学习的人取得好成绩的概率当然比不刻苦的人要高,不然的话,谁还愿意去努力?吸烟增加的是患癌症的风险概率,而不是说吸烟肯定会得癌症。
不过,只是这样说,或许很多人还是不明白。接下来我们再从医学层面来分析。
02
从医学层面来分析
要彻底理解这个问题,关键要了解癌症的病因其实是很复杂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或者几种因素的混合都可能导致。即便是单纯的环境相关因素,也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比如肺癌,它的发生既可能跟环境相关(比如吸烟、厨房油烟污染、空气污染、工作中接触或暴露在有害化学物中),也可能跟遗传相关(比如有肺癌家族史),还可能是无法解释的原因,我们暂且解释为随机突变,也就是所谓的运气因素。正是由于诱因众多,如果只是不吸烟,并不能保证一定不会得肺癌,因为可能其他方面的缺陷(比如遗传基因缺陷),或者暴露在其他致癌环境因素中(比如所在地空气不好,或者工作中会接触某些致癌物),或者单纯的“运气不好”也可能导致其发生。所以,吸烟可能得癌症,不吸烟也可能得癌症,但在同等条件下,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多一个危险因素,他得癌症的风险概率也会高一些,但却不是肯定会得,因为吸烟的人可能“遗传基因”好,可能生活在空气清新的地方,还可能就是“运气好”,而不吸烟的人,也可能因为家族史、其他环境危险因素,或者“运气不好”而患肺癌。
我们不能把命运交给“运气”,也无法改变家族史,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环境致癌因素的接触或暴露,比如戒烟,比如治理空气污染,比如做好职业防护,比如尽可能呵护机体免疫力(不熬夜或少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做好这些,也仍可能会得癌症,但每避免或减少接触一种致癌因素,那么患癌的风险就会降低。
运气有时可遇不可求,而我们能把控的是自己的努力付出。对癌症预防来说,这种努力的方法之一就是戒烟,改变不良的“环境因素”,从而尽最大可能降低患癌的概率。
对于那些已经有较多研究证据表明是致癌相关的危险因素,不要心存侥幸,要尽可能避免接触或暴露,“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本文转自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祝您健康》
作者:潘战和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编辑:宋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