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编者按:《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指南(版)》近期已在《中华病理学杂志》发表。本指南基于国内临床实践数据及结合中国国情,以国内上市靶向治疗药物及体外诊断检测试剂为导向制定,重在对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的指导。为了更好地让读者理解指南,阿斯利康联合智慧病理网邀请国内临床及病理专家就本指南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解读。本期智慧病理网邀请医院病理科李文才教授对NSCLC中ALK基因改变,ALK基因的检测方法,以及ALK基因检测中遇见的相关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了相关解读。
专家介绍
李文才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
医院医技医学部副主任、病理科及病理学系主任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副主委、皮肤病理学组组长及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学组顾问,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病理专委会常务副主委等
河南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等
《中华病理学杂志》、《诊断病理学杂志》和《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委
专业方向:淋巴瘤及皮肤肿瘤
解读非小细胞肺癌ALK基因检测
近年来,随着分子病理诊断技术及靶向药物研发不断进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靶向治疗获得了长足进展,NSCLC患者术后靶向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及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生活质量也稳步提高。通过基因检测方法,诊断鉴别药物敏感突变,筛选适合靶向用药的患者对NSCLC临床诊疗具有积极意义。其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kinase,ALK)基因融合突变是NSCLC的一种常见的分子基因改变,也是NSCLC的一种重要的临床亚型。在我国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约5.6%,其中腺癌的发生率为6.6%~9.6%。基于ALK基因重排及融合变异,近年来研发的ALK靶向抑制药物克唑替尼等对伴有ALK基因变异的晚期NSCLC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因此,通过准确、快速、恰当的ALK检测方法,筛选出适用ALK基因抑制剂的目标人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中国非小细胞肺癌ALK检测临床实践专家共识》指出,经病理学诊断为肺浸润性腺癌(包括含腺癌成分)的患者,无论其分期,均推荐进行ALK基因检测,以期筛选出ALK阳性患者获得更佳治疗方案的选择。目前多种ALK基因融合突变的诊断方法如高通量测序(NGS)、原位杂交(FISH)、qPCR等在临床实践中均得到广泛应用。虽然上述检测平台间存在较高的符合率,但临床诊断中仍存在不同问题,针对不同检测人群及样本质量,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对ALK融合突变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ALK基因易位导致ALK融合基因的表达。因此,利用FISH技术检测ALK在DNA水平的基因易位;设计合适引物,利用qPCR方法检测ALK融合基因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ALK融合基因蛋白表达;以及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DNA水平的易位序列均行之有效。大量临床研究证实,NSCLC中至少已发现鉴定出20多种EML4?ALK融合变体亚型。此外,ALK与TFG、KLC1、SOCS5、H1P1、TPR、BIRC6等基因融合也多有报道。尽管上述不同融合突变种类与NSCLC患者预后,以及靶向药物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仍有待研究,ALK靶向抑制药物克唑替尼应用于ALK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含铂类化疗药物。因此,ALK分子病理诊断,首要考虑的是基因易位/融合/表达检测及易位丰度确定。
其次,ALK基因易位/融合/表达检测结果指向明确。目前临床上批准的ALKVentana?D5F3IHC、FISH、RT?PCR、NGS检测平台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能够满足ALK基因易位/融合/表达的检测。但在开展相应项目检测的同时,分子病理检测实验室应具有完备的性能验证及质控体系,具备规范的标准操作规程,判读明确,报告应具有统一、规范化的格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IHC检测时,除已临床获批的Ventana?D5F3IHC外,其他抗体检测ALK融合蛋白表达均仅应用于初筛。此外,Ventana?D5F3IHC检测试剂与判读标准是根据肺腺癌样本设立的,在非腺癌患者中应用IHC技术时,应尤其谨慎,并建议进一步利用其他检测平台复诊。当利用FISH、qPCR技术检测ALK融合时,对于分离信号肿瘤细胞比例在临界值附近的病例,判读应谨慎,必要时加备注,同样建议使用其他技术平台进行复检。相对于上述检测技术,NGS平台通量高,信息量丰富,能够鉴定包括已知和未知位点在内的所有ALK易位。但是其准确性仍受到捕获探针的覆盖范围及覆盖度、样本质量,以及生物信息学平台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其流程较长,开展难度较大。综上所述,NSCLC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ALK基因突变作为NSCLC常见分子基因改变,且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可从ALK抑制剂治疗中显著获益,因此确保ALK检测结果准确对患者的筛选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应用上述不同检测方法,在评估不同患者诊疗过程中,包括时效性、基因数目、样本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能够为NSCLC患者ALK融合基因诊断及药物靶向治疗提供益处。参考文献1,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指南(版)。中华病理学杂志,,50(4):-.2,中国非小细胞肺癌ALK检测临床实践专家共识。中华病理学杂志,,48(12):-.3,NishioM,KimDW,WuYL,etal.CrizotinibversuschemotherapyinAsianpatientswithALK‐positive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CancerResTreat,,50(3):‐.CN-商务合作:in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