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幸孕姐(高级母婴护理师,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
根据儿童基金会最新的一个调查数据表明:有91%的孩子穿鞋不当(鞋子不合格),有83%的成人对孩子穿鞋问题不够重视,60%的孩子由于穿鞋不当导致双脚有畸形。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父母都是选鞋路上的“小白”。
儿科专家提醒:宝宝素有“千金足”,选鞋需慎重,有几种真不适合。
如何给孩子选择合适的鞋子?
父母应主要从大小、弹性、厚度、支撑力、鞋型、鞋垫、材质七个维度来进行综合考量:
1、大小:最合适的大小是脚尖与鞋尖留有一指间隙或者是脚跟与鞋跟留有一指间隙。
2、弹性:折一下鞋尖,弯曲的地方应在鞋底前部的三分之一处,且看一下回弹性是否合适。
3、厚度:鞋底太厚易导致孩子不利于孩子走路,适当的厚度让孩子有一种接触到地面的感觉,从而锻炼脚部肌肉,促进脚底的神经发育。
4、支撑力:看一下鞋子的后跟和鞋头部分有没有包裹。后跟部位需要有一定的支撑,最大程度上使孩子的踝关节不受到伤害,还有可以防止孩子出现O型腿的情况。
5、鞋型:选择符合孩子的脚型的鞋子,比如说能够把孩子的整个脚掌都能完整的放在鞋子里,而且鞋头尽量宽一些,给脚趾一个发育的空间。鞋后跟最好是有一些高度,能够起到一些缓震的效果。
6、鞋垫:鞋垫最好在足弓处有一定的高度,这样对孩子的足弓能够起到一个支撑作用。
7、材质:鞋面材质至少要做到透气不磨脚,网鞋或者布鞋都是不错的选择。
选错鞋子对孩子的影响
鞋子太小的危害:
限制了孩子脚部的发育,在穿小鞋的情况下,孩子大拇指和小拇指处于悬空状态,双脚可能无法有效承担自身的体重,从而容易破坏身体的平衡。另外,由于脚内侧的肌肉缺乏运动,还会影响血液的正常流通、影响新陈代谢,使其双脚浮肿、乏力。
鞋子太大的危害:
鞋子过大,对孩子的脚掌不仅起不到支撑作用,容易导致他们摔倒或绊倒。还会干扰他们走路或运动时的正常足部弯曲活动,在行走时为了防滑会倾向于攥紧脚趾抓住鞋底,体能消耗速度加快,膝盖外侧容易长出肌肉,进而导致臀部下垂、下身肥胖。
总而言之,无论是鞋子太大还是太小,均会影响脚底正常足弓的形成,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扁平足(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足部畸形),而扁平足患儿在长时间行走后往往会感觉到疼痛,足底的血液循环能力也会变差,容易诱发跟腱炎、拇趾外翻等足部问题,严重时还可能危害到脊椎的发育。
除此之外,孩子长期穿不合适的鞋子,走姿和仪态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可能会因此自卑。
这几种鞋子千万不能买
1、厚底鞋
这种鞋子由于可以起到增高效果,往往比较受欢迎,但家长须知,7岁之前的孩子千万不可穿厚底鞋。因为它会导致孩子脊柱弯曲程度增加,致使腰椎、颈椎受力也发生变化,容易造成慢性损伤。一般不能超过1厘米,鞋跟的高度也要控制在1.5厘米以内。
2、洞洞鞋
这种鞋子看似质软,好像很适合小孩子,其实太软的鞋,不能使孩子的脚得到有效支撑,脚踝和韧带易造成损伤。轻则磨得很痛,重则磨破流血。
3、没有鞋带的鞋
这种鞋子可能会由于不太跟脚,而导致孩子摔跤。
4、鞋底太硬的鞋子
太硬的鞋子孩子会大大降低孩子的舒适度。
5、二手鞋
每个宝宝脚的形状都不相同,鞋子在穿着过程中会随着脚而变形,让宝宝穿已经变形的鞋子,不但感觉不舒服,还会影响脚发育,长大后容易出现足部问题。
6、叫叫鞋,或鞋底有彩灯的闪光鞋
很多父母和孩子都喜欢这种鞋,闪闪发光的极为有趣,但是这种鞋却隐藏多种危害:
不仅会影响听力、视力,且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影响。因为叫叫鞋的发声设备、闪光鞋的发光设备都装在鞋的后跟,这就促使孩子走路先将脚后跟使劲着地。而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脚掌先着地,这样可以缓冲身体对大脑的冲击力。但是孩子的这一重力改变,会使重心转移,从而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也会改变孩子的走姿。
因此父母购买鞋子,不仅要外型美观,穿着舒适,更要有利于孩子的发育和健康成长,符合孩子脚部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特点。
延伸阅读:不同年龄段选鞋标准
1、8个月之前:最好赤足,需要时穿棉质鞋套即可。材质越透气、柔软、舒适越好。
2、8-15个月:孩子从爬行向走路过度,在室内应赤足。需要穿鞋则穿鞋底薄、防滑的软鞋子。室外选保护性好的
3、15-24个月:孩子的学步期,选择的学步鞋要轻、软。
4、24-48个月:孩子的稳步期,所选稳步鞋的鞋身要坚硬些,尤其是后跟部位要有形,这会起到给孩子的后足塑形的作用,避免足外翻等不好脚形长出来。鞋底仍要选易折弯、有柔韧性的。(J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