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是一个难得的打开人体的机会,所以要考虑如何使其不仅仅是切除的过程,还要是综合治疗的过程。
以前手术中采用的是全身麻醉,如今是高选择性麻醉技术,做右侧胸腔可以只麻醉右侧胸腔,甚至于手术切口只影响两个肋间,只麻醉两个肋间。如今,肺部手术会影响呼吸系统,但不会影响消化系统或泌尿等其他系统。所以在这种模式下,外科治疗会更加细化,麻醉方法细分,切除位置细分,切除方法细分。外科医生具有明显优势,因为他们可以拿到样本,然后可以进行基因检测,确定患者是否需要做辅助性治疗,若需要,采用哪种辅助治疗方法更好。肺癌切除入路的微创以前的切口是标准切口,后来发展为腔镜,年以后,发展为8种个体化切口。何教授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并发现微创切口比传统的开胸具有生存优势,而且并发症更少。何教授发表文章后不到一年,BMJ也发表了一篇相关文章,Lancet邀请何教授对其进行评述。肺癌切除靶器官的微创切口的变化只是微创的第一步,还要考虑对靶器官的影响。周围型肿瘤以前是做肺叶切除,如今是做不同肺段切除,5种个体化微创切除方式替代单一肺叶切除。另外,根据肿瘤大小,如小于2cm,小于1.5cm或小于1cm,采取不同的切除方法。对于中央型/局部晚期肿瘤,以前只有全肺切除,如今6种个体化微创切除-重建方法替代单一全肺切除。将来,亚肺叶切除、跨肺叶切除和单肺叶切除会越来越多。个体化精准切除手术,如双袖状切除术、全腔镜隆突切除重建术,只是把该切的切掉,保留肺组织。手术切除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把人的身体打开了,所以要将其做成很好的综合治疗,可以通过这个切口进行术后放疗,好处是低能量,而且绝对到位。术后放疗是个体化精准切除手术的有利补充。麻醉如今医学发展很快,可以进行不插管手术,麻醉也可以进行无气管插管麻醉。何教授希望将来可以像内科一样,通过静脉麻醉就可以进行肺部切除。麻醉方法从传统的全麻,发展到高选择性麻醉,现在由4种个体化麻醉方式替代单一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这种变化的优势是,患者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以后可以快速康复。一位患者在术后4个小时就可以下病床,还有患者在进行自主呼吸麻醉纵膈镜下气管切除重建术后3小时就可以下床行走。手术工具创新——裸眼3D-VATS在精准医学时代,外科医师需要看的更清楚,所以开发了裸眼3D的腔镜系统,能使清晰度提高50%以上,亮度提高,更重要的是使医生没有疲劳感、头晕。何教授在这个系统方面已经做了一年的研究,因为可以看得更清楚可以进行很多高难度的手术。二以精准医学主导的全程管理在微创胸外科、微创根治术中,应该将这种精确的理论灌输到每个环节中,所以在每医院,做外科的必须建立组织库和细胞库。医院做了8万多份的肺癌生物标本库,之后建立肺癌术后预后的预测模型,可以预测生存,划分复发风险,指导辅助化疗等。最重要的是区分患者的复发风险,建议容易复发的患者做辅助治疗。此外,还可以进跨组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转化。这些基础研究和临床的结合非常重要,所以需要搭建联合实验室平台。何教授强调,在靶点研究中检测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时间,应该考虑如何加快检测速度。三总结应将精准医学思路应用于外科及相关领域(包括围手术期管理、麻醉、手术技术等),对疾病的诊断,技术的适应症等进行细分,哪怕亚类中只有1%的患者,从而真正实现个体化医疗。
本文为何建行教授于首届中国肺癌精准诊疗论坛演讲内容,由亦邻网(肿瘤评论)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作者何建行教授和来自肿瘤评论。点击页面上方“肿瘤评论”